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单元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安双****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单元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答案.doc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单元单元提升课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古代中央政治体制的演变--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时期发展历程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家国一体”,国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发展)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宋朝(加强)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总理财政明朝(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强化)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对点练习1】(2020·桂林一模)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政事堂设立之前,“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在政事堂设立之后,“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说明政事堂的设立,使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故选B项;题干主要涉及解决中央各机构部门之间的行政效率低下问题,而非扩大君主的权力,也不是缓和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排除A、D两项;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之后,这对矛盾才得以解决,排除C项。二、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时期发展历程两汉察举制(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控(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定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定人才综合会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从选拔形式看:一般都是经历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华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对点练习2】(2020·惠州三模)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B解析:据材料“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可知,唐中后期制举科目更加关注时事,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政治形势对科举考试的影响,故选B项;经世致用思潮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A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考试内容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中制举科目考试内容的变化,与考试程序的改革无关,排除D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