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之刍议---“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创新课题研究单位:陇县堎底下中学作者:苟芳利时间:2011年6月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之刍议---“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创新课题研究堎底下中学苟芳利【摘要】语文课如果适时适当适度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和创造力,但又要能引导学生“出之其外”、回归现实。因为只有联系社会生活,反思比照,才能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心智和创造力。学生精读研讨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巧借多媒体资源之“砖”,引出解析文本之“玉”。这样,通过音画展示与文本内容的比较,引导学生对课文细读、精读,抓住词句,反复揣摩,学会拓展练习,学会鉴赏与创新。所以对多媒体教学,教师和学生既要能“入乎其中”,更要能“出之其外”,这才是一条理智的、高效的大语文课堂教学之路。【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近数年来,多媒体以雨后春笋般的态势进入了语文课堂,先进的教育技术以其直观化、形象化、真切化和便捷化,突破了沿袭数十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人演”的传统教育方式,使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得更加宽广,表现手法和变现方式得到极大地丰富,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得到极大地扩展,这当然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强感染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面对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现状,有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了“你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感叹:有的教师基于“没有使用多媒体就不能评为优质课”的规定,而不得不使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往往使用多媒体只注重自己教学的方便、教学过程的有序,在使用时根本无暇顾及对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有实效;有的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考虑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尺度和数量,使得课堂上图像不绝于眼、声音不绝于耳……这些全然不顾教学是否真有实效的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对多媒体辅助手段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多媒体俨然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鸡肋”。说到多媒体,必然要提到课件。当前的课件,大多是教师自己精心预备的,就是从网上下载的,通常也经过了老师的修改补充,所以这些课件的制作不能不说精美、环节不能不说完整,课堂上它无一处不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往往事与愿违——精致的外表之下或多或少缺失语文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1、语文教学过程主要依赖多媒体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我们不能完全以之作美丽的包装,我们不能完全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荧幕显示代板书。刻意追求形象的新奇,令学生目不暇接,只图“眼瘾”,不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如果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当做目的,脱离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为用而用、只图体面,就给人舍本逐末、生搬硬套之感。2、课堂的主宰者是多媒体而非师生如有老师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春》一文时,就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课件预设的顺序来依次回答五幅春景图,如果学生不按顺序回答,就会打乱课件出示的顺序,所以这位老师就反复来诱导学生说出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法,对学生就叫“请君入瓮”,对老师就叫“守株待兔”,学生始终处于老师精心布置的“十面埋伏”,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就被扼杀净尽。那么,大家想想:主宰课堂的究竟是充满了智慧与活力的人,还是冷冰冰的多媒体?答案自然明白不过!3、多媒体展示泛滥成灾如有的老师教学《木兰诗》一文,为了“导入激情”,一开课既播放了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木兰从军》片段,又播放豫剧名伶常香玉的《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唱腔片段……这样的简单重复究竟是想干什么?如果是让学生来欣赏感受不同的表现风格,那么对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来讲,纯属作秀。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设计使用多媒体时,课件中形、光、声、色无所不有,一堂原本应该是对文本咀嚼品味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一片纷繁的视听动感地带,俨然成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这样做,就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而步入了一个误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多少培养和提高,完全违背了语文课的宗旨。多媒体的滥用,使其危害性往往比不使用的弊端还要多。4、人机交流代替了师生互动一旦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机台前操控电脑、学生大部分时间坐在下面欣赏荧幕上的图文音像,原来人性化的师生互动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交流”,这不仅缺失了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也妨碍了师生间的课堂情感交流,而且学生也无法静心领悟语言艺术家和文学大师们的无穷魅力。总之,一句话,师生之间缺乏心灵与情感、智慧的碰撞,“三维目标”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怎样适时适当使用多媒体呢?使用它的原则有那些呢?多媒体的使用要有明确的目的使用多媒体要绝对服务老师课堂教学的需求,服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根本目的。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