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简介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是重庆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江津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基本情况园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涉及6镇30个村(社区)。整个园区位于江津腹心地带,外环、渝泸两条高速相连,使园区距重庆主城仅需30分钟车程,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发展都市型城郊农业的最佳区域。规划区内常年平均气温18.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5毫米,年日照1200-1600小时。区域内有长江、笋溪河、驴溪河三大干流及诸多细支流,有29座小二型水库,841口山坪塘,72座提灌站,水利设施配套,灌溉条件好。地势多为浅丘,平均海拔在248—265米之间。区内大部分土壤以沙溪庙组灰棕紫泥为主,土壤肥沃,集中连片,适宜种植优质粮油、柑橘、花椒、蔬菜等作物,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件优越。园区定位为建设集数字农业示范、农业产业化示范、生态美好城镇、主题公园等为一体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园区和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通过借鉴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大力吸引城市资源下乡,进入园区开发建设,着力形成10万亩优质晚熟柑橘、5万亩优质粮油、5万亩优质蔬菜、5万亩优质花椒、200万头(只)优质畜禽养殖的5大产业基地。2009年,园区被确定为重庆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获国家农业部命名“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二、主要做法江津农业比重大、农村地域广、城乡差异明显,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过程,基本上是遵循“摸索—借鉴—实践—总结”的模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科学编制规划,确保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一是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原则。通过校地合作模式,委托西南农业大学科技咨询公司编制了《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明确了园区发展目标、定位、建设期限,总述了基础设施规划(道路、水利、水土保持等),重点论述了农业产业规划(绿色粮油、蔬菜、畜牧水产、柑橘、花椒)及农产品加工、都市休闲观光等的发展方向及保障措施。二是启动了专项规划。采用专业人士提框架、分管部门组织编写的方式对总体规划进行补充、完善,启动了土地利用、道路、水利、产业、社会事业等的专项规划编制。三是引导入驻业主编制项目规划。对入驻园区的农业企业,强调其先有规划,后实施,并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规划进行认真科学的评审,用以保证项目开展“有据、有序、有度”。(二)创新理念谋划,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一是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充分借鉴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策机构;将26个区级部门和6个镇纳入园区管委会的成员单位,成为农业园区发展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专门管理、运作园区各项建设。二是运行机制体现规范与灵活。出台了加快现代园区发展的意见、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简称“1+2”文件)。今后,根据发展情况还可能出现“1+X”文件,全面体现了服务项目、企业的理念。三是开发模式上不拘一格。在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初步呈现出三种模式。企业主导型。就是以引进的城市工商资本为主,注册成立农业企业,在一定区域从事农业开发。比如德国亨嘉公司的“亨嘉现代农业园”、重庆瑞恩农业公司的“瑞恩现代农业园”、晋愉峰尚农业公司的“晋愉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开发面积近期为5000亩,远期将达到8万亩。农民自主型。就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式,以产业为纽带,采取土地入股、现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建设。如恒和村柑橘专业合作社,500多户农户集中了2600亩土地,形成了农民股份制发展晚熟柑橘产业的模式。政府(部门)主导型。区民防办、区气象局策划了市区级民防疏散基地、气象试验站等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实现共建共享目标。(三)整合项目资源,集中投向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涉及农业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水利配套、土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公路建设等诸多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的资源整合,投向同一发展平台。因此,我们主要通过三项措施来确保多部门、项目镇在统筹资源进园区上的联动。一是分解目标责任。年初或一个阶段内,由农业园区办制定目标任务,包括园区项目策划、争取上级补资金,产业基础地建设完成量,土地流转,单项规划编制,业主项目手续办理等,将这些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项目镇,并注明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限。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园区管委会成员单位例会,对重点建设项目、上报争取资金项目等重大问题进行会商,确保项目投资合理布局到农业园区。比如,区发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