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头痛.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内科学头痛目录:【概述】一概念: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1、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2、若头痛属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症,不属本节讨论范围。3、本概念提示病因、病位、症状特征。二文献摘要:1命名: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2病因:如《素问·风论》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素问·五脏生成》言:“头痛巅疾,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3、辩证及治疗: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并列举了头痛的不同治疗方药,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李东垣《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丹溪心法·头痛》还有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的记载,并提出头痛“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清代医家王清任大倡瘀血之说,《医林改错·头痛》论述血府逐痰汤证时说:“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至此,对头痛的认识也日趋丰富o三讨论范围: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8紧张性头痛的发病原因【病因病机】一、病因头痛之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4、饮食劳倦或体虚久病:老卷、病后;饮食不节、嗜酒太过、过食辛辣肥甘。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二、病机:风邪夹寒风邪夹热风夹湿邪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二、病因病机小结1、病因: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且多兼夹它邪,如寒、湿、热等。内伤头痛: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2、病机3、病性:外感头痛之病性属表属实,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4、发病特点: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较好;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5、转化: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示意图如下)二、病证鉴别1、头痛与眩晕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三、相关检查头痛的诊断应注重病史及临床证状特点。此外,还应常规作血压、血常规等项检查,必要时可作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脊液、颅脑CT或MRI等项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如疑为眼、耳、鼻、口腔疾病所导致者,可作五官科相应检查。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2.辨头痛之相关经络脏腑25二、治疗原则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属虚证或实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三、证治分类(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主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兼证: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舌脉:苔薄白,脉浮紧。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治法:疏散风寒止痛。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本方有疏风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于风寒上犯清空所导致的头痛。常用药:川芎善行头目,活血通窍,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散寒止痛。加减:1、若头痛,恶寒明显者,酌加麻黄、桂枝、制川乌等温经散寒。2、若寒邪侵于厥阴经脉,症见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方用吴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以温散寒邪,降逆止痛。3、若寒邪客于少阴经脉,症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温经散寒止痛。2.风热头痛主证: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兼证: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