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世界卫生环境与健康讲义2、研究对象:卫生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3、任务:卫生学从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它着眼于群体的健康,从维护群体健康出发,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订出各种防治对策和措施。4、特点:1)、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2)、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4)、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5)、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要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医学统计作为方法学并不仅仅适用于预防医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也广泛应用。三、卫生学的发展简史环境与健康所研究的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primary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对健康有利的因素:水、空气、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等对健康不利的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等。在地球上有些地区水或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过多或过少,人长期在这种地区生活,对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出现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这类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故也叫地方病。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心理4类。1、生物性因素:是指环境中能引起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生物性病原因子。2、化学因素:生物圈中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有比较稳定的化学组成,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的前提。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可使空气、水、土壤及食物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1﹚煤炭燃烧;﹙2﹚水俣病;﹙3﹚痛痛病。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SO2、CO。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形状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3、物理因素4、社会心理因素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publicnuisancedisease)。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1、生产性污染废气、废水、废渣2、生活性污染生活污水、垃圾、粪尿白色污染2)、进入生物体的较难分解和排泄3)、生物浓集多通过食物链进行4)、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时,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伤害。DDT在环境中的浓集作用环境状态环境中浓度(PPM)浓集系数海水5.00Ⅹ10-5藻类植物4.00Ⅹ10-28.00Ⅹ102鱼类2.074.14Ⅹ104水鸟类75.501.51Ⅹ1062、生物转化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一)、环境污染物的吸收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1、经呼吸道吸收2、经消化道吸收3、经皮肤吸收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储存1、分布(distribution):影响污染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的血流量、组织蛋白与污染物的亲和力大小以及体内的屏障作用。2、储存:储存库:某些组织器官中化学物质含量虽高,但未显示明显的毒作用,该部位称为储存库(storagedepot)。体内主要的储存库有:血浆蛋白、肝肾、骨骼和脂肪组织。靶器官:有毒化学物质有选择性地作用的组织或器官叫靶器官(targetorgan)。物质蓄积(materialaccumulation)蓄积(accumulation)功能蓄积(functionalaccumulation)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Ⅰ相反应或降解反应(phase1biotransformationordegradationreaction)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Ⅱ相反应或结合反应(phaseⅡbiotransformationorconjugationreaction)参与的主要酶系: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生物解毒作用(detoxication)生物活化作用(bio-activ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