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的形成摘要:探讨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及其各个阶段的以及总体上的特点。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前后相承,每个阶段又都有一些质的变化,反映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以及多样化的特点。关键词:东南亚历史文化特点一、原始社会和东南亚文化的孕育东南亚原始社会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原始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内容是极为丰富的。由于东南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东南亚一些民族和部落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直到20世纪也还没有完全消失。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百越民族以及部分百羹族群先民向南迁徙,对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形成的发展影响极大。从考古发掘及相关研究看,东南亚大陆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大多在各大河的上游,特别是在以这些大河尤其是红河、湄公河的支流为中心的山地与山间平原,大多数居民居住在东南亚大陆的北部山岳地带,海岛地区则以生活在地势较高的洞穴中居多。当地先民最初主要从事采集与狩猎,后来逐渐转变为主要从事粗放农业,完全自给自足。对外交往也非常有限。在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方面,主要也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发展与消亡的。直到原始社会末期,红河、湄公河等大河的下游一部分地区才成较为发达的地位。与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原始文化是东南亚文化的第一个发展时期。东南亚原始社会的文化特别是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影响了后来的东南亚文化的发展。东南亚原始社会后期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东南亚文明因素的形成和发展。东南亚原始社会的末期,在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青铜文化,在一些地区形成了复杂社会,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古城,出现了早期文明的因素。如何从理论和考古材料的结合上,考量东南亚本地的文明因素?这对于认识东南亚史前文化及其同后来的东南亚文化的关系都极为重要。根据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对中国史前史的研究,解释了聚落的形成与扩大,也解释了新石器文化的区系与文化圈的出现。一方面他认为村落的社会更为扩大,即是超过单一村落的聚落群;另一方面,文化圈的形成也会导致相当地区内的人民进而产生文化认同,由此可凝聚为一个具有共同意识的社群。在红河流域以古螺城为中心的地区初步形成了复杂社会,在当时的东南亚处于发展前沿,发展大致处于与中国云南滇池流域相当的水平。同时,尽管以螺城为中心的地区已步入文明,但是范围有限。似乎只有在越南北部地区,在冯源文化、铜豆文化和东山文化之间,存在着前后联系和外在的表现,“东山文化”遗存和其灿烂的铜鼓标志着东南亚本地在金属器物制造方面的成就达到了顶峰。文明是伴随着国家而产生的。从历史的观点看,只有其影响遍及东南亚的国家或文明,才能代表整个东南亚文明。东山文化虽然代表了史前东南亚文化的高峰,但它也只是具备了文明的一些因素,而没有形成一种文明。由于东南亚地域的广大、分散和东南亚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史前东南亚甚至整个东南亚的古代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可以代表东南亚的国家、王朝的文明。东山文化虽然对周边地区,包括对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群岛一些地方此后一段时期的文化,尤其是以铜鼓为代表的文化产生了影响,但还不是一种文明的影响。而且,东山文化在进入公元以后就衰落了,它并没有建立起以它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从而代表当时的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古代国家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成型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大致上始于10世纪末11世纪,终于19世纪的中叶。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东南亚古代国家的发展和古代文化的成型期。东南亚特色的以某一个民族为主体的古代多民族国家在这一时期形成、发展外来文化影响与各国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文化结合,形成了新的统一度较高、明显的民族文化。东南亚国家和古代文化的基本面貌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在这一时期形成或基本成型。在东南亚大陆东部,越族在10世纪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后,朝着类似于中国式的封建社会的方向发展,继续主动吸纳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发展了传自中国而有越南特色的佛教并形成越南的佛教派别(竹林派等),同时发展了本国的语言(越语)、文字(南字)。在中南半岛中南部,泰语系民族大约在8世纪前后进入并由北向南发展,在13世纪后的迅速崛起,先后建立素可泰、阿瑜陀耶、曼谷王朝,形成和发展了以小乘佛教为主而又兼容印度教内容的宗教文化,而中南半岛西侧则有缅族的进入,先后建立了蒲甘、东吁和贡榜这三个以缅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发展了强大的缅人国家和主要传自斯里兰卡的小乘佛教。缅、泰两国的主体民族缅族、泰族也都发展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在以巴利文南传佛教三藏为经典的同时,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典籍,建造民族特色的宗教活动中心和场所,发展了作为民族宗教的小乘佛教。泰缅两国还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封建领主制——萨迪纳制和阿赫木丹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