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幼小衔接教育随笔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幼小衔接教育随笔1幼儿的生活自我管理是在日常各个环节及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参与生活管理。对于即将要迈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但现今社会中,家长对孩子宠爱有佳,凡事都包办代替。导致现在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度地依赖于成人,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去尝试、体验。幼儿园的孩子们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从入园到离园,老师从未离开幼儿,当他们有事时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自主的时间其实很少。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完全不一样,凡事都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地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我们开设了各种活动,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20xx年11月27日下午,幼儿园精心策划,开设了包书皮、整理铅笔盒、整理书包、收纳袜子、整理书籍、削铅笔、叠被单、穿衬衫、整理外套等九个馆。以游园的形式,让幼儿自由选择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如何削铅笔,懂得了包书皮的正确方法,会按书包的规格合理摆放文具。也会把自己的衣物折叠得很整齐。通过这样的综合活动,幼儿的独立能力提高了,初步学会了如何管理自我。为幼儿今后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2根据《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精神,我园积极探索与实践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制订了幼小衔接计划、制订了各种活动方案,把集中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与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从幼儿一入园开始,加强对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对大班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十分重要,家长们十分重视幼儿的幼小衔接教育。超过半数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责任,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但是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发现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家长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读写算等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而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排到末位。二是家长对幼儿园开展了哪些幼小衔接活动的情况不清楚,对自己是否参加过此类活动更是不了解。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并没有参加过或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否参加过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而只有小部分的家长表示自己参加过幼儿园开展的这类活动。此次调查的结果使我们深切的感到:幼小衔接,家园合作尤为重要。只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才能有效实施家园互动方案,才能有效促进幼小衔接。这里的家园互动方案是指:依据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各自优势,围绕幼小衔接目标,家园合作开展各项活动,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调整了豪园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在关注幼儿入学愿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三大方面着重增加了活动方案中的与家长互动部分。一、多方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讲座”、“走进小学”、“小学老师来上课”,“家庭庆祝会”等活动。我们通过请小学老师做讲座、毕业班家长谈体会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到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孩子入学不适应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预约毕业的学生家长,针对孩子报名时的情况、入学后的状况谈前期在幼儿园参加幼小衔接活动的体会,将幼儿园设计幼小衔接活动的理念传达给现在的大班家长。提供调查问卷,了解家长需求,事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了解、进行归纳梳理做成文本资料。其次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联系:同小学老师交流,及时把家长的困惑反映给小学老师,让讲座内容更符合家长需求,纠正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偏差。最后预留足够的互动交流时间以满足家长的提问需求。通过讲座,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小衔接内容及其重要性,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互相配合,要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好习惯使孩子获益一生。二、家园合力,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初步的责任感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开展了“安全小卫士”、“小小讲新闻”、“记备忘录”、“学做值日生”、“土豆达人”等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家长的紧密支持和配合,就以“土豆达人”为例: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