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了解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与对策,掌握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重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第一节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是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民俗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是我国各地发展民俗旅游业及开展民俗旅游服务的基础条件。一个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开发潜力如何,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前景,甚至影响着该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一、民俗旅游资源的界定(一)旅游资源保继刚、楚义芳、彭华认为: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它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杨振之认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来说,就是旅游目的地及有关旅游的一切服务设施;对旅游地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客源市场。傅文伟做了如下归纳:凡是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景象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之总称。上列诸家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都指出了旅游资源概念的一些基本点:1、旅游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既可以是已被开发利用的,也可以是潜在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旅游观念的更新,新的旅游资源将不断涌现,旅游资源将更加宏富。2、旅游资源必须具有“有用性”。一方面,对旅游者来讲,旅游资源应当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旅游企业而言,旅游资源及其升级产品应是它们开展旅游经营的主要依据。3、旅游资源应意含“吸引功能”。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大的优点就是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吸引旅游者从居住地或住所前往旅游目的地旅游,使旅游动机转变为旅游行为。4、旅游资源经开发、组合后形成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应直接应用于旅游活动,出售给旅游者。这些即构成了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二)民俗旅游资源我国的民俗资源丰富,从衣食住行到生产、商业、贸易等经济生活,乃至婚丧节庆、岁时节令等社会生活以及游艺竞技等文体活动,无不有民俗存在,是不是所有的民俗资源或事项都可以成为民俗旅游资源呢?回答是否定的。只有符合以下几方面才能称为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应能给旅游者“新鲜感”。民俗旅游资源能给旅游者带来“奇特感”。民俗旅游资源能给旅游者带来“快乐感”。民俗旅游资源能给旅游者“美的享受”。综上所述:民俗的新、奇、乐、美四性构成民俗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基础。民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一旦被旅游者和旅游项目的开发组织者所感知,便迅速转化为行动,实现它的经济价值。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一)民俗旅游资源的世界性(二)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性(三)民俗旅游资源的朴实性(四)民俗旅游资源的无季节性(五)民俗旅游资源的定向性(六)民俗旅游资源的易逝性(七)民俗旅游资源的不可根移性与不可仿制性(八)民俗旅游资源的组合性(九)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第二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简述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一)民俗旅游景观(含景点、节目)的开发服饰景观开发饮食文化景观开发民居景观开发节日庆典开发歌舞景观开发体育游戏景观开发民俗商品开发(二)民俗旅游地的可进入设施开发它具体体现为民俗旅游的交通开发,包括交通工具、交通线路、游览线路等。影响民俗旅游可进入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客源地与民俗旅游地及其所依托的中心城市间的距离。2、从客源地到民俗旅游地的时间3、民俗旅游地到中心城市及客源地的交通状况4、民俗旅游地内的道路交通状况,包括车行道路/步行道路等5、民俗旅游地对外、对内运输工具的数量和承载力6、客源市场的流向与流量。(三)民俗旅游地的旅游设施开发民俗旅游地的旅游设施开发为民俗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配套方面,它的开发可从四方面入手:1、设施的民俗化2、设施的风格应与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相协调。3、设施的规模应于民俗旅游地的区位及可进入性程度相适应。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与现状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旅游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旅游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门类。民俗旅游也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附庸和补充,而一跃成为一个专门的旅游类型。尤其是1995年国家旅游局协同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推出“95中国民俗风情游”,在全国范围开展数十项的民俗旅游活动,大大促进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一)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大景观如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西双版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