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反思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王书会邱扶东《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1期内容提要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舞台化,再现民俗事象时,扭曲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开发格调低俗或把民俗庸俗化。解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主要对策应是:尊重民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走精品化道路。关键词民俗旅游资源问题对策作者1王书会,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2邱扶东,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上海:200062)民俗旅游资源内涵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是我国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民俗旅游资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得到广泛认同的界定。陈烈、黄海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族民间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习俗。如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祭祀信仰习俗、文学艺术等。[1]邓永进等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2]巴兆祥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3]李传永,李恬认为,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及居住地特征的因素的总和,包括显而易见的建筑、饮食、生活方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以及需要细心观察、体会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4]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民俗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是民俗事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俗风情,是民俗旅游资源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因其受到不同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民族传统、科技水平等的作用,在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民俗事象,如生活习惯、节日庆典、服饰装束、民间艺术、工艺特产、人生礼仪、丧葬习俗、乡规民约、游艺竞技等也不尽相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近20年来,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遍及华夏大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北京这样古老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的大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也能够脱颖而出。例如:胡同旅游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著名品牌,每年接待旅游者近20万人,而且98%以上是国际旅游者,其中不乏像克林顿夫妇、比尔•盖茨那样著名的人物。但是,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与问题,妨碍了民俗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舞台化,再现民俗事象时扭曲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俗旅游具有舞台真实特征,即使是民俗表演,也要尽可能贴近真实的社会生活,而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热闹好看或迎合某些旅游者的猎奇需要,漠视民俗固有的形式、内容和基本特征,扭曲民俗的历史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把那些非民俗的文化现象强行拉进民俗的范畴。例如:把国家祭祀、宫廷仪礼、宗教仪式等纳入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混淆了民俗与宗教、民间与宫廷的界限。民俗与宗教有别,民俗的基调是世俗,宗教的基调是神圣;民间与宫廷不同,民间重视习俗,宫廷强调礼法。神圣、礼法、世俗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5]同时,轻率地将人文古迹纳入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也会造成不良后果,使不能再生的人文古迹遭到难以挽回的破坏。第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任意编造、添加、拼凑旅游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不论是建造民俗景点,还是进行民俗表演,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充分尊重民俗的本来面貌。但是,很多事实恰恰与此相反。例如: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房子,内有男、女中柱,这不仅是家庭的象征,也是妇女受尊重的标志,舍此而立其他柱子,就不是摩梭人的房子了。但是,不少民俗旅游景点却无视这些民俗规律,任意建造。[6]更有甚者,把美洲印地安人的图腾柱,立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村寨;让我国民间舞蹈的表演者,穿上南太平洋土著的草裙;将恐怖城、阎王殿、魔幻宫之类的项目,统统冠以民俗旅游,让人啼笑皆非。第三,扭曲民俗的形式、内容与特征,刻意追求戏剧效果,破坏了民俗的质朴本色和文化内涵。有些民俗旅游项目,仅仅注重表现民俗的形式,却忽略了民俗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