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俄压制日本的背景(2013-07-28)非盟:埃及军方推翻总统违宪暂停埃及成员国资格据英国媒体报道,继埃及军方宣布罢黜总统穆尔西之后,有非盟高级官员7月4日透露,非盟很可能暂停埃及作为成员国在该组织的一切活动。这位匿名官员表示,非盟和平与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将于5日开会,很有可能按照非盟章程,暂停埃及的成员国资格。“按照章程,任何一个非盟国家,只要通过违宪的方式推翻民选政府,都会被暂停成员国资格。”该官员表示,埃及军方废除宪法、废黜民选总统穆尔西,符合被暂停条件。今年3月,非盟同样暂停了中非共和国的成员国地位,原因是该国政府被武装推翻。【时事点评】毫无疑问,不论从哪个层面、哪个标准去评判埃及军方宣布总统穆尔西下台,并大量逮捕一年前全国选举中上台执政之执政党(穆兄会)高官一事的性质,均是一场典型的军事政变。显然,就这件事而言,起码到目前为止,暂且先不论埃及政局变化与非盟决定的对与错。单就针对类似事件(军事政变)的行为处事的信用、标准与操守记录而言,非盟较那些满口人权、自由、民主与法制,却对这场典型的军事政变顾左右而言它的西方主要国家(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要言行一致得多,表里一致得多。事实上,只要有一丝的可能,在维护西式民主政治与普世价值的层面上,西方利益都是最讲究脸面的。不然,它何以拿所谓的西式民主选举、西方普世价值去行骗类似于埃及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南方利益)的人们?这个道理西方利益、特别是其决策者——西方资本利益不仅懂且一直这样在做。●西方国家之所以“不再要脸”在于“形势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在此时此刻,这个道理的另一面就是: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不再要脸,在于形势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进一步说明的两点是:第一点、如果仅从表面去看,可以这样说:这种需要之迫切,已经令其顾不上脸面了;第二点、但如更准确地讲,从本质上去看,则完全可以这样说:在权衡再三之后,西方利益的决策者——西方资本利益终于选择了不能再顾及脸面。在做了这个提前说明之后,在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大家再来阅读一则新闻片段。美媒解析埃及政权动荡背后:经济几近崩溃原因据美联社4日报道,埃及陷入更深层次的政治动乱,几乎肯定这将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48亿美元的救命贷款被搁置。不仅如此,随着愈加严重的燃料短缺以及日益上涨的必需品价格,埃及可能迎来一场更加惨痛的经济危机。反对穆巴拉克的起义,不仅因为极权政府的强权控制引起了人民的仇恨,还源于人们对国家政治及经济根深蒂固的不满。在近9000万的人口中,近一半的生活都低于或接近国际贫困线的每人每天2美元。然而,这种不满现在依旧很明显,在埃及的街头,平民百姓因艰辛的生活而哀叹。40岁的四子之母吉汉易卜拉欣,在开罗的超市采购商品。她说,“这里不再有中产阶级,他们都变成了穷人。我认为这种不稳定将会是长期的”。旷日持久的燃料短缺是人民激愤与沮丧的另一根源。在穆尔西被推翻的几天前,首都的一个常见景象便是一条条汽车长龙围绕在加油站的附近,堵塞着这个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城市的主干道,遭受了严重的交通阻塞。埃及进口的柴油多用于卡车,现因外汇储备少而短缺,其他燃料的短缺则与政府的腐败及破坏行动有关。短缺增加了人们对穆尔西的不满。埃及政府官员指责严重的囤积及黑市的转移造成了短缺。在最新一波的示威浪潮中,埃及人囤积了重要的物品,其中包括燃料。此外,高额的政府燃料补贴也扭曲了埃及经济,鼓励了一些人通过非法途径转售汽油及石油来快速获取利润。为了获得国际贷款,埃及顶着巨大压力,逐渐撤销每年近145亿美元的燃油补贴。政府每年将额外花费40亿美元补贴食品,其中大部分用于补贴面包。资料显示,自穆巴拉克倒台以来,埃及已经寻求或正在协商逾300亿美元的外国现金注资,其中绝大多数由穆尔西任职后开始。从2010年至今,埃及已有100多万人失业,失业者中80%的人年龄小于30岁。分析家表示,埃及可能正向着最糟糕的经济状况发展。燃料的持续短缺、断电以及货币的急剧大幅度贬值,都导致物价变得更加昂贵。与此同时,严重缺乏的外汇储备也令重要的石油及食品进口变得愈加困难。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师弗伊德说:“若没有稳定的政治及可预见的政策,游客和投资者都不会回来”。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旷日持久的燃料短缺是人民激愤与沮丧的另一根源。在穆尔西被推翻的几天前,首都的一个常见景象便是一条条汽车长龙围绕在加油站的附近,堵塞着这个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城市的主干道,遭受了严重的交通阻塞。埃及进口的柴油多用于卡车,现因外汇储备少而短缺,其他燃料的短缺则与政府的腐败及破坏行动有关。短缺增加了人们对穆尔西的不满。●那笔“政治乱账”为什么不算进去?上述描述(埃及经济困难)都是事实,或者与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