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鞍海经济带十二五规划11(修订上报).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月16日鞍海经济带十二五规划11(修订上报).doc

11月16日鞍海经济带十二五规划11(修订上报).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鞍海经济带“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鞍山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鞍海经济带“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融入沈阳经济区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促进“大鞍山”开放格局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基本情况与发展环境(一)区域范围鞍海经济带北起鞍辽交界线,南至丹海高速公路,西起沈营路腾鳌经济开发区西边缘,东至腾房身-唐家房一线,涵盖达道湾新城、海西新城和牛庄新市镇,汤岗子新城镇区和温泉旅游产业带、腾鳌新城镇区和工业区,涉及22个镇。即:达道湾新城的达道湾镇和宁远镇2镇;立山区的灵山街道、沙河镇和沙河街道3镇;千山区的东鞍山镇、唐家房镇、汤岗子镇、大屯镇和甘泉镇5镇;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的大孤山镇1镇;铁东区的旧堡街道办事处1镇;海城市的腾鳌镇、耿庄镇、牛庄镇、东四街道、南台镇、兴海管理区、响堂管理区、海州管理区、西柳镇和感王镇10镇,规划面积934平方公里。(二)发展环境立足在辽宁区域发展格局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鞍海经济带交通、经济、产业等各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在沈阳经济区和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互动发展中的承载作用将越来越显著。1、立体“大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枢纽型城市雏形初步显现。沈大高速、长大铁路纵贯南北,京沈高速、秦沈客运专线途经鞍山,已开通了鞍山至北京的始发列车和鞍山至北京的民航包机航线,牛庄港已试运行成功,开工建设快客铁路鞍山西站、海城西站和牛庄客运站,基本建成鞍山长客北站,正在打造“十横八纵五环十射”交通网络,构建区域交通大格局。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使鞍海经济带成为沈阳经济区通向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2、经济基础更加夯实,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2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3%,超过预期3.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746.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年均增长30.6%,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鞍海经济带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80%,是鞍山经济增长核心地带,“十二五”期间鞍海经济带将提速发展,必将更加强有力助推鞍山经济建设。3、西部产业带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基础雄厚。鞍海经济带西部以腾达大道为主轴,已形成灵山、鞍山经济开发区等主体功能区,西部产业带初具规模;鞍海路两侧已形成汤岗子、腾鳌、南台、海城铁西开发区等工业区。目前,鞍海经济带正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菱镁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光电五大产业集群,新兴主导产业将带动全市工业结构的调整。4、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鞍山职教城规划达到10万人规模,“一场五馆”正在兴建中,汤岗子温泉城着力打造集皇家御温泉、康复保健等为一体的亚洲温泉旅游城。西柳服装、南台箱包等专业批发市场是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商品集散地,鞍海经济带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结合产业和资源优势,该区域内“十二五”期间物流、通信、餐饮、金融、休闲、康复、教育等服务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服务业比重将达到46%以上,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有利因素“十二五”时期,鞍海经济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随着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效应的逐步显现,为鞍海经济带进一步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为我市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布局,全面提高在沈阳经济区的区域分工地位带来机遇。三是沈阳经济区获批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鞍海经济带“十二五”时期可以在重大项目、资金投入、改革创新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四是随着与国内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层次和规模的逐步提高,为鞍海经济带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在更宽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不利因素鞍海经济带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发展基础,但在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面临的制约因素也较多,主要是产业潜力还有待挖掘,钢铁和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短,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不利于城市空间扩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各方面矛盾如处理不好将产生的负面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二、战略构想与功能定位(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沈阳经济区继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之后省内又一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为统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