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docx
上传人:含秀****66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docx

教学设计方案_25.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二、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美丽一词要读重音。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北京真美啊!)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四、学习第三段。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五、学习第四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4.指导朗读。六、朗读全文。七、全课小结。板书:教学设计方案2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2、学情分析本班初三的学生,而且从初一开始我就侧重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积累的训练,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朗读技巧也有掌握。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二、教学目标:1、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2、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3、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三、重难点分析重点: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难点: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四、设计思路1、由学生过中秋的活动,引出中秋佳节的习俗、然后引到描写月亮的诗歌,引入到本课中秋诗词教学内容2、让音乐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3、朗读。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4、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五、教学方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中秋佳节,脸上还洋溢着中秋与亲人团聚的喜悦,那么我们中秋节都参与了哪些活动呢?(学生随意回答)中秋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个月圆人圆的日子。大家能说出我们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很好,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中秋的诗词《水调歌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千古绝唱”,来领略苏轼笔下的中秋的味道。二、掌握作者?学生自由说然后统一屏幕出示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屏幕出示课文听读后,学生明确诵读诗词的要求。屏幕出示明确朗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学生泛读、小组朗读四、初步感知?明确结构本词词共分几部分?正文前的小字是小序,交代了写作的原因背景正文部分有两部分,词的特点:上阕、下阕(上片、下片)文中有个字和这个字很相似阙下面我们五个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词。1组小序,2、3组上阕,4、5组下阕五、抓住语句?感受画面朗读这首词,你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从哪里发现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生1: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