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读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式的读书.doc

中国式的读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式的读书无锡市蠡园中学吴文才一月十一日,聆听了由湖上书院举办的徐健顺教授主讲的关于古诗文吟诵的讲座,可谓耳目一新,获益良多。作为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语文教师,以语言所承载的情感和思想润泽心灵,不能不关注吟诵的价值。这种中国式的读书,和对民族语言的品味是高度一致的,和民族文化的审美的基本精神是血脉相连的。现略谈之。品言外之意蕴。汉语是讲究意蕴的,意蕴的美不仅仅体现在文字和语句的表层,更大的空间和厚度往往在这表层之外。如同中国的书法和国画,赏者需会其意,感其蕴,美的韵味便扑面而来。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文学与文化修养带领学生来品析欣赏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如果缺失了吟诵这一属于我们民族固有的读书方式,其意蕴和韵味会大量地流失。这是徐健顺教授的吟诵示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因此,古诗文教学应当重视吟诵的重要作用。求和谐之至美。和谐自然是民族文化独有的美学法则,可谓博大精深,放之四海而皆准,具有巨大而无尽的生成性。之所以如此,在于他的阴阳对立统一思想。这种和谐来自于系统内部不同因素由对立走向和合一体,和谐而生成的美可谓至美,生于自然,法于自然,成于自然。中国的文字、语句及其音韵皆因自然之道而生、而化、而成。音韵的抑与扬、顿与挫、显与隐,因情的抒发而和谐统一于吟诵之中。吟诵之道,美学之道。感声情之共鸣。古诗文本身就追求音韵的平仄节奏之美,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吟诵便会使这种效果充分体现出来。不仅如此,他的音乐之美本身具有达于心寓于情的功用。乐者,乐也,怡心乐情,情操的陶冶和内容的理解达到完美的统一。尤其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感受贯通于师生之间,很自然地引起共鸣,这正是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总之,吟诵,作为中国式的读书,是属于我们民族的,也是属于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独特表达方式之一,包含了古诗文教学发挥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