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8页解题误区探究论文题目:中学物理实验要学生“做主”指导老师:宋德胜老师作者:王肤斯图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要学生“做主”王肤斯图(准格尔旗第一中学物理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010400)【关键词】演示实验;科学探究;建立“小发明”实验室【摘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演示实验功能的角度,研究了演示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整合,探讨了在演示实验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可以考虑建立“小发明”实验室。中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尤为重要。这里必须提出,我们要“做实验,而不是说实验”。我们的一些教师常会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和简单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有的则干脆以程式化的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这样一来本来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云里雾里。因此,一定要杜绝说实验。演示实验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说实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表演示范、学生观察思考的教学实验,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往往难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新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目标与重要的教学方式,给演示实验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演示实验的功能,是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必须突出科学探究。依据知识构建的规律和演示实验的功能,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包括:为导入新课而设计的演示,为构建知识而设计的演示,为运用巩固深化知识而设计的演示等,在演示实验中突出科学探究,即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就要在各类不同的演示实验中充分体现科学探究,以科学探究优化设计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为导入新课设计演示,感受科学探究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学生感到意外的演示引入新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这是远远不够的。导入新课的演示实验还应该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有所发现、有所猜测,感受科学探究,萌发或提炼出问题。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法拉第正是根据电能生磁猜想到磁能生电,并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当然,猜测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学习冲量时,让学生猜想:一个鸡蛋从高处落下,是否会摔破?当学生意外地发现鸡蛋从高处落入铁盘中后又反弹起来,备感惊奇,再让同一个鸡蛋从同一高度落下,鸡蛋摔破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原因,发现其中的奥妙,从猜想经历科学思维到现实,以鸡蛋撞击铁盘时的Δt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猜想的“对”与“错”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或错误的遗憾。再例如,在导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首先将完全相同的8个“6V、0.3A”小灯泡分成两组分别并联在6V的蓄电池和6V的干电池两端,并在电源两端并联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让学生猜想,接通电源后,两个电路的电压是否相同?两组小灯泡是否一样亮?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两只电压表示数必然相同,两组小灯泡也一定一样亮。实验结果却发现,与蓄电池连接的电压表示数基本没有变化,而干电池连接的电压表示数降低了2V左右,且与干电池连接的小灯泡比蓄电池连接的小灯泡暗。为什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寻找两电路的不同,查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发现对电路的研究必须要考虑电源内阻,从而考虑电源内阻的电路,叫闭合电路中的欧姆定律。为形成概念探索规律设计演示,体验科学探究中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为主干构成的完整体系。演示实验可以展示物理现象和物理变化的过程,为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知识的构建奠定必要的基础。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必须从新的角度重新定位演示实验的作用。学生在演示实验中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去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去发现、思考,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例如,电阻率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忆“什么叫导体?有哪些常见的导体?”,猜想“导体除了能够导电,对电流是否还有其他作用?电阻与电阻率有什么联系?”假设“导体对电流还有其他的作用,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探究过程中制定出实验方案。之后,通过猜想发现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因而,确定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电阻定律的定性和定量的表述。整个过程涉及到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法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等若干过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与合作,形成多边互动的氛围,以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个性的成长。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也必须在观察、实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验的理想状态,通过推理、想象得出结论。得出初步结论后,还要通过交流与合作,对结论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