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枣庄四十四中戴印华《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以“爱家庭”为中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本节课接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其中的一些道理学生也清楚,如何将所讲内容与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既而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特点,基于本节课的单元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2、能力: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长辈的积极情感。知识:知道父母的养育恩,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爱家”为情感线索,旨在通过体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感受家庭、父母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感悟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活动体验,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气氛;探究过程中给予及时的点化和诱导。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回家的渴望(播放多媒体:回家的渴望)春节临近,由佛山、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返乡农民工组成的10万“摩托车返乡大军”,沿着321国道回老家过年。为了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返乡,广东省2万多交警上街,疏导指挥,在雨雾等恶劣天气还专门用警车为“摩骑大军”开路,沿途护送,同时还在路上设置专门休息点。(2月9日《南方日报》)他们一年漫长的365天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奔忙与疲倦,都是为了这短暂的几天。也许我们记不住那十万大军中的任何一张脸,但我们记得住的,是组成这条摩托车流的人共同表情——对漫长路途的焦灼与离家越来越近的欣慰相交织。说一说: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照片及学生畅所欲言,把学生引到家庭的话题,从而引入本课内容)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活动一:1、学生展示全家福照片,一起分享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与欢乐,请同学介绍照片的内容、拍摄背景和自己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介绍完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同时播放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随着乐起,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注意音乐的抑扬顿挫,背景歌曲有《烛光里的妈妈》、《我爱我家》。(设计意图:我就想通过本环节,将同学们带回往昔的温馨时刻,细细回味儿时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通过时空的交错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岁月流逝,亲情永驻,家是永远的港湾!)2、家庭生活中哪些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与幸福?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学习与生活遇到困难,父母给你的一句鼓励的话什么?(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上一问题的有效补充。这一环节可以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真情告白更深入的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样如山似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进行第二个环节(二)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活动二:展示父母照顾孩子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熟悉吗?雨天的时候母亲怕你被雨淋了把伞倾斜到了你的那边,自己却淋湿了半边身子,烈日下母亲怕你被晒了,把伞高高的举起,自己却被晒得汗流浃背,考场外焦急的等待,亲切的问候。这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背影,熟悉的面孔,它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许你们不曾记得,也许你们已经淡忘,但这些都透漏着这生活的点点滴滴,父母就是从这里一点一点的渗透他们对你的爱。)阅读教材第6—7页,思考:父母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照片及教材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增强学生关爱父母的情感)(1)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教我们如何做人。也许有同学会问:老师,父母抚养子女和照顾子女那是他应当尽的义务啊!我们为什么还要反过来去孝敬他们呢?阅读教材的相关链接。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同时这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的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