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12页第PAGE\*MERGEFORMAT1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2页借款费用准绳的比较每一个企业在其存续期间都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借款,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费用的核算也就自然成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借款费用有两种会计核算方法:费用化和本钱化,核算方法选用的不同会引发当期会计利润的变化。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借款费用在何时。多大程度上进行本钱化不断是个敏感问题。长时间以来,由于借款费用本钱化的确认标准不明确,给一些上市公司投机取巧虚增利润以可趁之机,也给财会审计人员带来许多困扰。为此,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初颁布实施了具体会计准绳《企业会计准绳——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既对上市公司利用借款费用本钱化虚增利润的行为起到必然束缚作用,也为财会人员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根据。本文拟将我国的借款费用准绳(以下简称“我国具体准绳”)同国际会计准绳委员会(IASC)制定并颁布的相应具体会计准绳第23号(以下称“IAS23”)作一对比,相信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我国具体准绳的精确理解,同时对在日益发展的国际经济交往中更好地掌握、运用该准绳的会计言语也有必然的积极意义。一、借款费用的内容、范围借款费用通常为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和其他费用。但在其具体范围上,我国具体准绳指出不适用于“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和“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而IAS23明确说明“不涉及权益(包括不归类于负债的优先股)的实际成本或假设成本”,但借款费用包括“融资租赁所构成的融资租赁费”,同时也包括“用于投资性房地产所借资金引发的利息”。可见,IAS23是以负债性或是权益性来划分借款费用的,并指出该准绳只适用于全部负债性的借款费用。而我国具体准绳是校借款的产生缘由和用途来确定其适用范围的,而且适用范围也相对要小。二、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会计处理布法的选择运用IAS23和我国具体准绳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都提供了两种方法: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或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本钱化。不同的地方在于IAS23将确认为当期费用即费用化作为基准处理方法,而将本钱化作为“允许使用”的方法。而且规定,不管借款如何使用,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除非按规定进行本钱化。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从理论上讲,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准绳,借款费用在某些情况下该当予以本钱化,但从实务上考虑,费用化方法更便于企业操作,而且符合稳健性准绳。在实务中,有些国家尽管规定允许借款费用本钱化,企业也常常选择借款费用化的处理方法。而我国具体准绳明确要求,除了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需予以本钱化外,其他用途的借款费用都应予以费用化,记入当期损益。这样规定次要是基于“收入和费用配比”准绳的考虑。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目前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的资金大部分仍来自于借款,因而发生的借款费用金额较大,如要求企业将所有的借款费用都确认为当期费用,很多企业将难以承受。此外,我国具体准绳对因安排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也作了专门的规定:辅助费用属于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形状之前发生的,应于发生时予以本钱化;以后发生的辅助费用应于当期确认为费用。但如果前者的发生金额较小,也能够于当期确认为费用。因而,这里指出发生时间和金额两方面的例外,实际上是对辅助费用进行了灵活处理。这样规定,次要是充分考虑我国各种借款的现实国情而作的灵活安排。由于在我国,取得银行的借款有时需求企业做大量的“公关”工作,而有时企业却能很轻易地取得银行借款,不同企业为获得一项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往往有很大差别。相比较而言,IAS23就没有对辅助费用进行特别规定。(二)借款法用的本钱化处理1.本钱化的条件及范围。就本钱化的条件而言,我国具体准绳规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等借款费用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资产收入曾经发生;(2)借款费用曾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形状所必需的购建活动曾经开始。这里的专门借款是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资产收入则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领取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方式发生的收入。例如,用货币资金购买建筑材料,将企业本人生产的产品用于固定资产的建造,和用带息票据购买工程用材料等情形。我国具体准绳中进行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对之前履行的会计制度的一种修正。修正后虽然会使本钱化金额核算显得较复杂,但是却体现了“收入和费用配比”的会计准绳,由于避免了在所借款项未用于建造相关资产而用于其他用途时其借款费用也记入该资产成本即本钱化的可能。但是在我国现行贷款体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