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课件下载.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3.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课件下载.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课件下载.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还有生命存在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猜测——()抵御——()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一个旁批,说一说这一段对解决课文的疑问是否有关系。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继续浏览课文,判断哪些段落对解决“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有帮助,并做上记号。默读第2~9自然段,画出各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阅读课文5~8自然段,结合旁批提示提取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及火星的表面特征、气候、土壤等关键信息。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表面有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信息,得出结论:赠送以下课件第1课时整体把握这两个故事的题目也是两个成语,请快速浏览课件出示的小故事,“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分别对应哪个故事?为什么?说说你判断的依据。东晋人车胤,他从小就勤奋刻苦,常常彻夜苦读。因家境贫寒,他没钱买油灯,于是就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传言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他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准备离开。他在离开的途中路过一条小溪,偶遇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准备做成针。李白受到启发,于是就返回去继续完成学业。读题目,对照意思,想想两个故事有没有共同点。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谁?步步推进知文美《囊萤夜读》练习朗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识记生字词语理解理解人物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义“家贫”就是家里贫困。这个故事是写车胤读书的事,古时候没有电灯,晚上点油灯照亮,所以这里的“油”指的是点灯的油。理解人物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理解句义理解人物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想象画面主人夏夜乘凉,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闪着亮光,联想到可以用来照明。为了防止萤火虫乱飞,于是想到放入袋子里。又想到白色的袋子散光最好,还想到放几十只更亮了。还有“做袋……捉萤火虫……盛袋……照书……”讨论交流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勤奋刻苦延伸拓展板书设计第2课时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初读文本认读词语老媪细读感悟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理解“过是溪”。理解“问之”。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未成,弃去。“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想象补白,感受句式: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