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长春****主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十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仁B.义C.礼D.信【答案】A【解析】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仁,故选A;“礼”是指西周等级名分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排除B;“信”是指诚信,不欺骗,排除D。2.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上,并向社会公布。孔子对此评论说:“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当时()A.孔子极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法家思想已被社会广泛认可C.孔子力图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D.仁政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这样做打破了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与孔子所提倡的礼相悖,因此孔子主张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孔子“仁”的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家思想,故B项排除;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故D项排除。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选B。AC的思想核心是仁德;韩非子法家代表,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威震臣民,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主张4.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C.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从材料“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C项正确;A项错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就开始出现;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追求,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都认同”,排除。点睛:材料“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5.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答案】B【解析】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对待管仲的态度上有着很大差异,说明孟子对孔子思想学说是选择性继承的,并不是全盘接受,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孔子和孟子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因此不会存在内部的斗争与分裂;C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一内容;D选项错误,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选择性继承,并没有教条化。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我们对孔子和孟子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两者不是同一时代,因此思想上的差异是继承上的问题,不是斗争的问题,而且并不是孟子没有吸收孔子的思想,只是材料没有涉及到这一部分。6.《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