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什么叫课程?课指课业,就是现在说的教育内容;程有程度程序进程的意思,课程就是指课业的进程。课程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是把课程看做“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广义课程指全部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课程与功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课应指日常学习的具体课业,课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什么教?即教育目标问题(2)教什么?即教学内容问题(3)怎样选择要教的东西?即选择恰当的教材的问题(4)怎样组织最有效?即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规律适当地排列教材的问题(5)根据什么标准和原则编订课程?即课程编订的规律问题(6)谁来选择和编订?即课程管理问题(7)怎样评价?即科学的评价和实施问题。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通俗地说课程要研究的就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教的结果?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一,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方针;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三,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3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情况怎样?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发行了统一的教科书,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制定颁发了两套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第二次195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学大纲,主要有小学算术,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大纲,学习苏联经验参照苏联教学大纲。第三次1958年9月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指示》为标志中小学课程改革是以缩短学制大炼钢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四次:1963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对文化课,品德课,生产知识课教学生产劳动和假期都作了统一安排。第五次:1978年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精选基础知识,加强双基,注重智力培养原则第六次: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1988年5月又颁发了《全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24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培养目标,学生的基本能力,良好习惯提出明确要求。张七次:1992年8月国家教委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4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和动因是什么?一,顺应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的趋势,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三,历次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5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一,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1)知识经济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2)知识经济兴起而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新世纪的挑战(3)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4)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二,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6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7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什么?一,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促进课程功能转变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四转变管理评价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体制的改革五丰富课程资源,促进“两基”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8如何理解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一,实惠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9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哪些调整?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二,强调课程综合设置了许多综合学科三,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四,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