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重点知识归纳.pdf
上传人:小忆****ng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届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重点知识归纳.pdf

2022届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重点知识归纳.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2022届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高温1、根据Fe2O3+□CO2Fe+□CO2,可以推算出□内数字分别是()A.3、2B.1、2C.3、3D.5、5答案:C解析:利用氧化原理配平法,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夺取氧化铁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成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因此一个氧化铁分子中的三个氧原子需要三个一氧化碳分子来夺取,因此一氧化碳前面的系数为3,然后配平其它原子即可。即化学计量数为1、3、2、3。故选:C。2、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1答案:C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A正确;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催化剂CH2O+O2CO2+H2O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D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A.Z一定是化合物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答案:C解析:因为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Z一定是化合物;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2;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故选C.4、如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前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B、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5、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01055反应后的质量/g24m3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m=0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丙一定作催化剂答案:C解析: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30+10+5+5=2+4+39+m,m=5,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A、由分析可知,m=5,不符合题意;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0-2):(10-4)=28:6=14:3,不符合题意;C、甲、乙是反应物,丁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6、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物甲乙丙丁质微观示意图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答案:C解析:点燃根据题意,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O+3O22CO2+3H2O。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都是氧化物,故4A正确;B、甲即为乙醇,则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故B正确;C、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即:(3×16)(2×44)=54:88=27:44,故C错误;D、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