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例析专题辅导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例析doc--高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1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例析专题辅导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例析doc--高中物理.doc

2010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例析专题辅导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例析doc--高中物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例析专题辅导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例析牛顿三个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对全部物理学也有严重意义。本章考查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而牛顿第必然律和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近几年高考看,要求精确理解牛顿第必然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运用,特别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方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2000年上海物理试题第21题(风洞实验)、2001年全国物理试题第8题(惯性制导系统)、2001年上海物理试题第8题(升降机下落)、2001年上海物理试题第20题(轻绳和轻弹簧的辩析纠错题)、2002年理科综合全国卷第26题(蹦床运动)、2003年全国春季理综第16题(滑冰运动)、2004年全国理综四第19题(猫在木板上跑动)等等。同学们只需把任何一套高考试题拿来研讨,总会发现有与牛顿定律有关的试题。一、夯实基础知识1、牛顿第必然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形状或静止形状,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类形状为止。对牛顿第必然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求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缘由;(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必然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讨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觅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必然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必然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反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讨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讨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留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max,Fy=may,Fz=maz;(4)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不断线上。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留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讨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讨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讨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一分析这些物体对研讨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初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讨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普通不适用微观粒子。二、解析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