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是你****噩呀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编.docx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我们班的某某某离开家来富阳读书,离开爸爸妈妈,你想家吗?趁机引入试题:他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了。那么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2、学生齐读。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纠正字音。①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④解释“鬓毛”(图片帮助理解)3、开火车读词语。4、分小组朗读诗。二、交流学习,感悟诗情。1、学习第一、二行诗。①自由读,说说大概的意思。②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③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很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④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⑤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学习第三、四行诗。过渡:诗人没有忘记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①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②演一演。③有感情的读。三、配乐吟诵,升华诗情。1、配乐诗朗诵。(师范读)2、学生学习吟诵。3、那么怎样读好诗呢?老师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学生自由朗读。5、指名朗读。6、同桌朗读。(配乐)四、阅读续篇,深化感情。1、出示《回乡偶书》之二2、学生自由朗读3、集体朗读五、快乐写字时间。1、学习“客”的书写。2、学习“何”的书写。反思:今天是家长开放日,6点45分我就来到学校。8点20分活动开始了,家长们陆续来了,每个人都很安静地关注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各个坐得笔挺,声音也非常洪亮,也许归功于家长的到来,可也说明我的孩子们懂事了。今天的感动真不少。课堂让我感动师:同学们能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吗?学生二人小组讨论、表演。师:哪一组来试一试。徐磊、盛琦两人表演如下:徐磊扮贺知章,学着老人的样子(手摸着胡子,很有礼貌地询问)走过来。儿童问:“您从哪儿来?”“贺知章”说:“我从北京来。”儿童问:“你是哪里人?”“贺知章”答:“我是这里人。我很小就离开家了。现在回来了。”儿童说:“那我带你去你家。”……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古诗精练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学生想象“贺知章”与儿童的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把古诗的意境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新课标中讲:“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家长让我感动很多家长都是在上班,可是还抽出时间来参加,真让人感动。家长真挚的建议让我如沐浴春风,家长的表扬让我眉开眼笑,家长的善解人意让我感到欣慰无比。真的这次活动我觉得搞得很成功,我想家长和我的距离更近了。回乡偶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2、情感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力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1、谈话、激发了兴趣: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2、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