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docx
上传人:白凡****12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docx

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4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我想教师的作用必须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二是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时机;三是要营造一个鼓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四是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根底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五是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对照?课标?的理念,我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作了一点尝试。一、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是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一个内容。如果我们对本课内容作一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两局部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呈现程序还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基于这一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作了如下的设计: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想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局部内容有其相似之处,课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想,学生通过对已有认知的检索,必定会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课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面不是最小公因数这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较好的生成。无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为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根底。二、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时机,营造一个鼓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想这一问题的包容性较大,不同的学生面对这一问题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猜想,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尊重,真正表达了面向全体的思想。不同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相互补充与想互启发中生成了本课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合作的魅力,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可敬而不可亲。数学并不可怕,它其实滋生于原有的知识,植根于生活经验之中。这样的教学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就是教育最有意义而又最根本的内容吗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通过学生的猜想,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1〕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3〕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4〕这一局部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大概就是?标准?中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应有之意吧。内容总结〔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一、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3〕无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为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