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全一册绪言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古代化学:①、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和简单的工具,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②、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3、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与其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4、化学现象:〔1〕、纳米铜属于纳米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2〕、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3〕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4〕用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制成的船体.5、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伴随现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沉淀、放热、吸热、发光等本质区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0/38三态变化〔熔化、升华、凝固、蒸发〕、外形变燃烧、生锈、腐败、呼吸、光合作用、化、溶解、挥〔在....条件实例发、电器设备下〕与某物质通电时发光、反应放热等相互关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石蜡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确是化学变化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概念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获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得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腐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蚀性、酸碱点、硬度、密性、毒性、金度、溶解度、属的活动性、挥发性、导电〔在....条件性、导热性、下〕能与....实例延展性等发生反应等性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4、重点实验〔1〕右图仪器的名称:研钵和研杵〔2〕颗粒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固体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导管口冒气泡,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1/38〔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①向硫酸铜溶液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有蓝色变无色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③记住下列物质的颜色和状态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蓝色固体硫酸铜白色固体胆矾溶液〔硫酸铜溶液〕蓝色液体氢氧化铜蓝色固体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与其燃烧的探究1、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1)点燃前:白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水小.(2)燃着时:黄色火焰,发黄光,发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内焰最暗.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3)熄灭后: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2、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1)在进行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验证燃烧后生成了水的方法是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则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2)验证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则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3、证明火焰那一部分温度最高的方法: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一秒后取出,观察现象,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某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步骤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步骤2:取另外两个集气瓶,用排水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步骤3:〔检验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不同的方法〕步骤:将燃着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空气样品中,观察现象.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木条正常燃烧;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少.步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