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化与吸收医学知识讲座第一节概述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有: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变)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消化过程示意总汇一、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三)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激素主要生理作用刺激释放因素胃泌素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蛋白质分解产物(gastrin)促胃窦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组织胺ACh促胆汁的分泌促胰岛素分泌促消化道粘膜生长胰泌素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迷走神经兴奋(secretin)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加强CCK的作用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抑胃的运动胆囊收缩素促胆囊收缩排胆汁迷走神经兴奋(CCK)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加强胰泌素的作用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抑胃肽促胰岛素分泌脂肪及分解产物(GIP)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糖氨基酸7复习思考题1.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2.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5.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因素、作用途径和生理作用。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二、咀嚼和吞咽(一)咀嚼:粉碎、搅拌、混合(二)吞咽:吞咽过程分三期: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食管内的压力:中段:≈胸内压(两端>胸内压)。上段:咽-食管连接处(1~3cm)的高压区(6.67~10.7kPa)。作用:防吸入空气进入食管;避免食管内的食物被吸出而入肺。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的化学消化(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性质:无色,pH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分泌量:1.5~2.5L/日。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HCO3-等无机物。1.盐酸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⑵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结合酸:15~30mmol/L总酸:125~165mmol/L⑶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⑷作用:2.胃蛋白酶原⑴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⑵作用:胃蛋白酶原⑶特点:3.内因子⑴来源:壁细胞分泌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亚单位A+B12→复合物:防B12被水解酶破坏亚单位B+结合特异受体:吸收B12⑶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⑷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⑸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4.粘液和HCO3-⑴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⑵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值为中性。⑶作用: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1.胃粘液-HCO3-屏障:(见前页)2.胃粘膜屏障:组成: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邻近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所构成的一道致密结缔组织样的脂蛋白层。作用:脂溶性物质易通透,而离子难以通过,防H+向内扩散、防Na+向外扩散。3.胃壁细胞的保护作用: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抑制─────────────────────────食物蛋白质糖盐酸脂肪高渗溶液────────────────────────-激素胃泌素糖皮质激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ACTH胰岛素生长抑素抑胃肽PG缩胆囊素肠泌酸素肠抑胃素球抑胃素────────────────────────-药物ACh组胺阿托品甲氰咪呱咖啡因乙醇奥美拉唑(洛赛克)Ca2+毛果云香碱────────────────────────-神经迷走N+壁内N丛反射交感N+肠-胃反射迷走-迷走反射情绪应激状态恶劣情绪━━━━━━━━━━━━━━━━━━━━━━━━━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很多:●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蛋白质等);●一些药物(Ach、组胺、乙醇等)和激素(胃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