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1、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2、政策的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2)适应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3)全面性原则。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4)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3、物质准备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4、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确定政策执行机构。这是组织准备中首要的任务.常规性、例行性政策的执行,应由常设的执行机构承担,不必另建机构,但有时也可用提高常设机构地位的方式或者改组机构的方式来保证政策顺利进行.如果遇到非常规性或者是紧急而重大的牵涉面较广的政策,则可组建临时执行机构,但应在政策目标实现后予以撤销。选人用人。从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来说,要求具有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善于用人,做到人尽其才;具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讲求工作效率,善于从实际出发,采取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的方式方法,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行政策实施.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这些法规应包括:①目标责任制;②检查监督制度;③奖励处罚制度.5、政府实验政策实验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政策实验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其步骤大致包括三个阶段:(1)选择实验对象。(2)设计实验方案。(3)总结实验结果。6、全面实施政策的全面实施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全面实施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的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上述诸环节构成政策执行的功能活动过程。只有每项功能活动都做好了,政策执行才能顺利进行,政策方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二、政策执行再决策1、什么是政策执行再决策所谓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①它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而非执行任务完成之后;②它属于政策微调和政策变通的范畴,它意味着对政策方案的个别补充或修正;③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同一个政策问题;④它是实施过程的部分中断,仿佛又局部地回复到了政策制定的初始阶段,结果是现行政策方案变得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更强的可行性。2、政策执行再决策的根据(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2)政策环境的变化.(3)人们认识的变化.(4)政策偏差的产生。(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3、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分类根据再决策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的哪一个阶段,可以分为现场再决策和反馈再决策;根据再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惯常出现以及再决策所产生的效果是否确定,可以分为常规性再决策和非常规性再决策;根据再决策所产生后果是否与原决策保持方向、目标上的一致,可以分为突破型再决策和追踪型再决策.(1)现场再决策和反馈再决策。现场再决策是指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随时随地对政策执行的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和决定解决政策问题的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