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3-县职中王春华激活语文课堂营造乐学氛围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想点燃学生求知欲望,教师就必须通过主动参与、阅读、竞争、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关键词:课堂激活乐学在课堂上是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语文科创新教育的关键,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台下学生却茫然以对、昏昏欲睡。一堂课全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无主动参与的兴趣,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今天的语文教师应如何点燃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为此,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口语交际“让我听,我忘记;让我看,我记住;让我参与,我理解。”这确实道出学生们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应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应聘与自荐》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先结合社会形势让学生明白应聘与自荐的重要性,然后叫学生到讲台上来谈应注意的问题和自身的看法。开始,学生们可能是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没有一个毛遂自荐。再三鼓励后,效果也不佳,我只好点兵点将。第一个学生几乎是照着课本念了要点,便匆匆下台。对此,我还是给了她些许鼓励,并叫同学们评其优劣,大家畅所欲言,并且跃跃欲试。以后的几位同学就能结合自身实际说谈大方了。最后,我又把学生分成两个一组,分别扮演主考官和应聘者,模拟回答,教师从旁指点。一堂课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的就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利用阅读技巧,领悟“言外之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足见阅读的功效。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阅读技巧灵活多变,就看你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欣赏小说,如何通过阅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这需下一番功夫。《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出场很精彩,传达出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可习惯了“说读”形式的学生怎么也读不出味道,我便找来录相带,让同学们摹仿剧中人物的表情、语气反复阅读、体会,果然效果不同。但如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泼辣”味呢?我便在阅读中加了点技巧,把原话读成了“娇滴滴、弱不禁风”和“粗鲁”、“蛮横”的王熙凤。两相对比,同学们在笑声中透过语言品味到王熙凤的性格,领悟了“言外之意”。此后的阅读中同学们也一改“念”课文的方式,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去体味作品深意了。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热情中学生大多有一股争强好胜之气,把它有效地引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失为良方一剂。在讲《广告词》这一应用文体时,我并没单纯地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广告词?”、“广告词如何写?”而是把学生分成四组,搞了个广告词背诵接力赛,看谁组背得多而好。这下,本来沉寂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连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同学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有些广告涉及音乐,他们也唱得投入,文情并茂。比赛下来,竟然是平时不怎么爱好学习的同学占了上风,我就此鼓励、引导他们,这无疑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轮比赛,我让一组出广告词,另一组析其妙处,居然大多数同学都能领会,广告词怎么写,也就不言自明了。四、巧设课堂提问,激活创新思维学生的习作往往是师生均感头疼的事,又特别是议论文,观点陈旧,又缺乏生动、详实的材料,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激活他们思维方面也费尽了心思。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在一次作文课后,我以2000年高考例文《答案不是唯一的——10-1=?》为例,给学生出了道数学题:10-1=?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都感新奇,并积极思考,得出了11、1、0、10等结论。然后我就此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拓宽思路,扩展题材、内容。“低头看书,抬头看世界”、多角度思考问题。这一次作文果然有了一些创新的苗头。当然,在课文教学中,巧设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亦同样重要,我们需就此下一番功夫。一堂课就如一场戏,就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导演。如果还是一味地条分缕析、面面俱到,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势必有“误尽苍生”之嫌。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场”中,如坐春风,乐在其中,才不违教改之初衷。参考文献:曹继光《激活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