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课件.ppt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分类(ClassificationofSense):特殊感觉:嗅、视、听、味、前庭等普通感觉:浅感觉:痛、温、触等深感觉:本体感觉、震动、位置觉等复杂感觉:皮肤定位、两点间辨别、图形觉、实体辨别等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后索-内侧丘系传入系统)1)深感觉传导路径:①精细触压觉(辨别两点距离和感受物体表面性状的辨别觉)②肌肉和关节中的本体觉③深部压觉特点:先上行,然后在薄束核和楔束核处交叉到对侧。三者的传入冲动↓经后根节外侧部(粗纤维部分)↓进入脊髓后角↓沿同侧后索上行↓抵达延髓下部在薄束核、楔束核换神经元↓第Ⅱ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沿内侧丘系↓到达丘脑感觉接替核。2)浅感觉传导路:(前外侧索传入系统)①粗略触压觉②温度觉③痛觉轻触-压觉,痛觉,温度觉的传入纤维↓经后根节外侧部(细纤维部分)↓进入脊髓后角并于此换元↓第Ⅱ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沿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上行↓到达丘脑感觉接替核*:脊髓半离断: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局部破坏中央管前交叉:痛、温觉与粗略触-压觉分离丘脑的核团2、丘脑的核团(1)特异感觉接替核:接受除嗅觉外的第Ⅱ级神经元感觉纤维的投射,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功能:形成特定感觉。包括:后腹核和内、外侧膝状体。2)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换元站,发出的纤维向听觉皮层(颞叶)投射。3)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换元站,发出的纤维向视皮层(枕叶)投射。(2)联络核:不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接受特异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来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3、感觉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二)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躯体感觉信息经特异投射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二)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躯体感觉信息经特异投射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1、体表感觉代表区1)第一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第一体表感觉区特点①交叉投射(头面部投射-双侧)②投射区越大,感觉分辨精细程度越高③整体为倒置安排,头面部内部安排为正立。大脑皮层感觉柱①大脑皮层细胞以纵向的柱状排列并垂直皮层表面,构成感觉柱。②是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③是传入-传出信息的整合处理单位。具有可塑性。2)第二体感区①部位:中央后回底部至岛叶②特点①空间分布正立②定位不清晰③双侧投射2、本体感觉投射区(1)部位:中央前回(4区)(2)特点:与第一体感区相似痛觉(一)躯体痛(1)体表痛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是由Aδ类纤维传导。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在刺激后0.5~1.0秒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变化,由C类纤维传导。(2)躯体深部痛:慢痛,定位不明确,可伴有恶心、出汗和血压的改变。其机制可能是组织产生了P物质的缘故。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且痛觉感受器为特异性,但不如别的感受器;致痛物质:ATP、H+、K+、5-HT、组胺、乙酰胆碱、蛋白溶解酶、缓激肽等。痛觉传入纤维快痛:A类(12~30M/S);慢痛:C类(0.5~2M/S)(二)内脏痛: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可引起内脏痛。内脏痛定位不明确(感受器数量少);慢痛;对牵张、缺血、炎痛敏感;伴有明显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定位不准发生缓慢中空器官对扩张、牵拉刺激敏感引起不愉快情绪体腔壁痛:内脏疾患引起临近体腔壁浆膜受刺激或骨骼肌痉挛而发生疼痛,与躯体痛相似,由躯体神经传入,定位清楚。胸膜炎、腹膜炎。牵涉痛:某些内脏病变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牵涉痛可能机制:会聚-易化学说牵涉痛可能机制:会聚-易化学说中枢对视觉的分析外侧膝状体视神经损伤2.中枢对视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