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策略.docx
上传人:书生****ma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培育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策略.docx

培育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策略.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育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策略尽管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并未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学生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而目前无论是培养模式还是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还未真正体现这一精神。因此,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学过程来一番彻底的改造,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校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改革并非易事。因为教师是由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多年教学工作养成的教学方式方法,加上环境、条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改革难见成效。普通高校的一个特点是课程数量庞大,世界著名的大型综合性高校,一年的课程总量超过7000门,我国学科较齐全的综合性高校,一年的课程总量也有2000门;另一个特点是内容艰深,其中有不少课程,只有少数教师对它们有较深的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一方面课程之间难以沟通,另一方面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求课程之间必须相互沟通。从教师方面看,高校不应成为系科专业的“独联体”,而应成为学术的共同体,其重心在于提供一种公共的参考系,一种共同讨论的框架,促进课程之间的沟通。高校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点1.培养行业经济管理人才。一个行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与应有的能力要求,与其进行指导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尽相同的。一个行业的管理者,要协调指导本行业范围内所有的企业,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保护公平竞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行业管理的领导者要经常到所管理行业中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对本行业的企业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认识,对于一些骨干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产品销路、环保状况等具体情况都要了如指掌。2.培养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人才。各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本地区发展情况外,更要考察本地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实力,考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人才使用、物资消耗、环境污染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在建立新企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本省市、本地区企业的情况,还要考虑全国相关企业和行业的情况,例如,我国一些地方有些企业进行重复建设,致使供过于求产品出现积压。总之,地区经济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考虑供应和销售问题。只有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品,才能实现再生产,不能适销对路的产品绝不能搞重复建设。地县一级的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它们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丰富,但是生产技术相对较差,生产所需的设备也较落后,这种状况应逐步改变。中小企业在发展国民经济和吸纳就业中,特别是在改变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地县级的经济管理部门,本着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发展地方经济的初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3.培养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竞争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状况、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家。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管理者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善于选用一些具有新思想、新方法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一些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他们的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创新活动的推进,决定着产品是否市场上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因此,高校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格外重视培养。高校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途径1.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对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了较广泛的人文、自然科学、体育和工具技能性课程,基本上涵盖了高校中主要的公共课程和基础课。通常,人们把“基础”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但这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提出来的带有一定片面性的看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基础”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的应是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可迁移性都较强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对今后快速变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近几年来,高校增加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文化素养方面的课程很有必要。但是,一个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及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体现人文精神的培育,更要靠环境和氛围的熏陶,靠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这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当今高等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基础性”更为明显,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基础的重要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