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23诗歌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54 大小:2.8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文阅读23诗歌表达技巧.ppt

古诗文阅读23诗歌表达技巧.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讲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选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一、(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赏析表达方式】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解题点拨】这道题的第二问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细读全诗,可发现本诗主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写了素蝶的活动,如追随着蜜蜂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飞起,和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诗句从远近高低不同方位描写,并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整合答案时,要先写出素蝶的活动,然后点明描写方法。第一问只需具体描述,难度较低;第二问首先判断作者描写素蝶时使用的表达方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阅卷手札】现场答案展示满分答案:①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②写素蝶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的方式,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二、(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赏析修辞方式】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该题结合赏析炼句进行考查,设题相当开放,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答题。解答时首先熟读全诗,然后重点分析“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这两句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这两句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以动有声对淡无影。通过各种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解答此题,可遵循以下思维轨迹:【阅读手札】现场答案展示满分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我来阅卷和点评】参考答案:我的分析:答案按要求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但是没有分析“有声”与“无影”的对比,失1分。该答案得2分。我的点评:赏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入手。选准切入口后,必须紧扣原诗词的字词句,不能空洞抽象地分析。一句诗或一首诗词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技巧,考生往往答上这一种而忽视了另一种,如本题考生答案就遗漏了“对比”这种表达技巧。请记住:答案要全面,不要有遗漏。三、(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赏析表现手法】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解题指南】第一步:理解诗歌,分析景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首怀古诗,从诗人选取的景物看,有远村、古碑、残阳、黄沙、积雪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是荒凉、衰颓。从诗人直接描写的词语看,有“消魂”“不堪”等,两相联系,基本能够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第二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