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推荐实用范文).docx
上传人:努力****采萍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实用范文).docx

中班音乐教案_110.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音乐教案中班音乐教案范例[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班音乐教案篇1设计意图:为了更形象地体现音乐的强弱,根据孩子们对动物的了解与喜爱,我设计了这样节音乐活动。从倾听到动作表现到分角色,层层深入,实践中大家可以确实地感受。活动目标:1、使幼儿初步熟悉游戏音乐,能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来变现相应的动物。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想各种强弱不同动物的动作。活动重点:能区分音乐的强音和弱音。活动难点:根据音乐创编动物的动作。活动准备:音乐《强音和弱音》。动物课件:头饰,老虎,大象,熊猫,小兔,小猫,青蛙,蝴蝶。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身体音阶歌》。二、1.请欣赏音乐,猜动物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现出来。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强弱来表现不同的动物,尽量每次表现的动物要有所不同。3.师幼共同整理创编动作。4.总结刚才模仿的那些动物,谁是强的?谁是弱的`?三、幼儿分角色表演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清楚知道这种动物是强或者弱,听到相应的音乐开始做动作,不是自己的音乐就停止不动。2.邀请其他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3.老师分析乐曲,有A和B两种音乐。A、的音乐比较沉重,恐怖的声音。B、的音乐比较清脆、动听。四、结合音乐《强音和弱音》使用了不同的乐器进行配乐。1.认识乐器并共同探讨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强音和弱音。2.合作使用乐器演奏乐曲。五、结束部分1.引导孩子有序地收回乐器。2.用好听的节奏说再见。中班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活动准备: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四、一起来表演。活动反思:《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中班音乐教案篇3设计意图:从小班刚升到中班的幼儿,对节奏感方面比较弱,设计这个活动《萝卜谣》,让幼儿通过看老师表演动作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自己的节奏。活动目标:1、感觉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节奏儿歌的有趣特点。2、初步学习自编词,体验创编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师示范准备好表演的动作。2、活动重难点分析。学习自编创编节奏词。教学过程:一、利用故事引出节奏儿歌歌。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饭了,它来到菜地拨萝卜丨拨萝卜丨拨拨丨拨o丨回到家,打开水笼头,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