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觧读-中学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ppt
上传人:一吃****仪凡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0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觧读-中学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ppt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觧读-中学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觧读一、题目解析一、题目解析一、题目解析一、题目解析(四)“标准”是什么?(五)“能力标准”与“规程”的比较(五)“能力标准”与“规程”的比较(六)为什么用“教育技术”概念?1.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1998年:美国制定面向学生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ConnectingCurriculumandTechnology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规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和行为规范标准,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独立思考、正确决策和生活自立等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整个一生中的重要性。技术操作与概念教师应对技术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教师应依靠技术的支持来规划和设计有效的学习情境与学习经验;教学、学习和课程教师执行的课程计划要包括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二、项目背景特点:“能力标准”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时间:2003年4月开始,历时不到两年过程:经历了标准的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试验与进一步完善等四个阶段范围:由北师大、华南师大、西师大、中央电教馆等单位承担了《标准》的具体研究工作。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试验: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标准使用的试验完成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体系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论证制度形成丰富的、高质量的多种媒体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师范司项目办专家委员会网联认证中心考试中心制定标准培训课程资源论证实施考试问题:2000年教育部提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后,主要关注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校校通”,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整合有关注,但缺乏实质性、长效性进展,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比较突出。意图:树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周济)概念,从教师培训、考试、论证着手,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能力)出发,稳扎稳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升级。三、标准框架标准的体系结构设计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标准体系(二)四大板块--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阶梯:(三类人员要求有异同)新目标:教学人员-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管理人员-教育技术的正确决策、保障支持、评价机制及合作与交流;技术支持人员-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方案规划、应用管理、效能评估、与其它人员(执教者、管理者、学生、家长及专家)合作与交流过程阶梯: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安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新目标(三类人员要求有一定差异):相同-强调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强调使用的安全性或健康性(执教者);强调教育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不同类型教师的标准的内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1)教学设计与实施(A)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B)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C)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D)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2)教学支持与管理(A)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B)能在教学中对教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C)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D)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3)科研与发展(A)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B)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C)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4)合作与交流(A)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B)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C)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D)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E)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F)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1、公平利用:在资源利用上学生享有均等机会2、有效应用:使学生均能利用资源得到发展3、健康使用:使学生正确使用资源4、规范行为:使学生懂得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吻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相吻合。与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相吻合。(一)聚焦准确将教育技术的重心、重点对准中小学教师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并分别提出相同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