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评优申请书教师评优申请书14篇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会使用上申请书,请注意不同种类的申请书有着不同的格式。写申请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评优申请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师评优申请书1尊敬的校领导、老师:我洪静静在20xx年以来,平时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从并认真完成校园安排的各项工作。在思想道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遵守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教书育人,爱护学生,为人师表,在担任的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积极备课,查阅教材资料,深入教材,每节课前都积极准备好。我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提问、讨论、活动等教学方式贯穿每节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轻松,活跃的气氛带动全班去学习。在日常工作能力方面:20xx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重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20xx年镇级统考中,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各部门职能,利用学生自我监督、检查、量化等方式约束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全班学生的养成教育。现今,班级卫生做到“每日二小扫,每周一大扫”,两操做到“快、静、齐”。,得到了校园领导的`好评。在出勤方面:坚持到全勤,从不无故旷课,不早退,不迟到。只要在校园,就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领导安排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认真倾听了校园领导所宣读的评优条件后,再结合我在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我准备申报优秀老师这一荣誉称号。贵在参与,不管评上与否,我将一如既往地面对我的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此致敬礼!申请人:洪静静20xx年1月22日教师评优申请书21、申请书: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表述愿望、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申请书的使用范围广泛,申请书也是一种专用书信,它同一般书信一样,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申请书要求一事一议,内容要单纯。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申请书,常见的有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等。(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的数据要准确无误。(2)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3)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1)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书”,另一是在“申请书”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书”、“调换工作申请书”等,一般采用第二种。(2)称谓顶格写明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尊敬的校领导:(3)正文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4)结尾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2、评优:评优,读音píngyōu,汉语词语,意思是评选优秀。评选优秀。示例(1)设计及递送工作合同计划,评优点及监督。(2)因此结合边疆高校生源实际,探索边疆高校学生评优工作新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桥梁墩台混凝土的表面质量是优质桥梁工程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4)与企业自己评优全民健保对投资影响的结果很相符。(5)广义上讲,通常所说的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评优课等都属于公开课的.范畴。(6)此研究是在20xx年4月的吉林地区的评优课活动中进行的。(7)故认为这两种方法作为同类单位间的评优是可行的。(8)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评优树模和提拔重用干部的第一依据,极大调动了广大机关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临近年终,一年一度的个人考评和各种花样的评优评先活动即将拉开序幕。(10)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任免、评优树模,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11)但就算是这样,萧跃在平时还是非常低调,但凡遇到评优、提干等“好事”。3、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动关系,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合作关系。如果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准没有学生的成绩来加以证明,往往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欢迎的时候,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圆满结束的时候,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肯定的时候,也是教师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的时候。所以,“教学相长,彼此支持”很重要,离开了亦师亦友,不容易平等;离开了教学相长,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也难以尊重别人。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现行的一些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