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教材借助图形,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交流共享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1.关注对算理的理解,为以后的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着较大的区别,而学生往往会因为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造成计算错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节课在教学计算方法的环节安排了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结合图形反观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算理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2.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每一门课程当中,学生说的过程是对新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个让学生说算理的环节,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片学具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西瓜被平均分成了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兄弟两人一共吃了()块,吃了这个西瓜的。(1)交流结果,集体订正。(2)说一说兄弟两人一共吃了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一共吃了几块,就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的意义及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同时利用第2小题,为学生学习分数加法搭建一个过渡的台阶,也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探究新知1.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3)展示计算结果,交流算法。算法一+=算法二+=(4)小组讨论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并说一说为什么。(算法二是正确的,因为西瓜被平均分成了8块,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3块,用分数表示是)(5)课件演示+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想一想并填空:表示1个(),表示2个(),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个(),即()。(6)结合上面给出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7)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并交流算法。(列式:-=,因为表示2个,表示1个,减就是从2个里面去掉1个,还剩1个,即)(8)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独立解答例2。(9)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加、减法的算式,发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并交流。(10)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讨论交流和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2一、设计思想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学生吃西瓜的情景引入新课,因为学生过生日的情感体验大都是愉悦的,采用这一情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教材分析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单元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教材例1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熊大吃了2块,熊二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教材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直观图来展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接着让学生通过填空,来呈现思考的过程。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教材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写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减法就不会有困难了。不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三、学情分析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看《熊出没》动画片,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有关于熊大、熊二的过渡语,并结合学生以有过“吃西瓜”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