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五篇模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五篇模版].docx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五篇模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五篇模版]第一篇:《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品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此句被选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作品注释1、生:长,长到。2、凛然:稳重的样子。3、如:像。4、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5、闻:听。6、《左氏春秋》:是左丘明给《春秋》作注的.一部史书。7、之:它,文中指《左氏春秋》。8、退:回去。9、了:清楚。10、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11、自是:从此。12、释:放下。13、至:甚至。14、戏:玩耍。15、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大缸。登瓮:站在大缸上。16、足跌:失足。17、没:沉没。18、皆:全,都。19、去:离开。20、迸:水涌出。作品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故事介绍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作品背景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人物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其词仅存三首。第二篇:《叶公好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叶公好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叶公好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品简介《叶公好龙》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叶公好龙(yè【shè】gōnghàolóng):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作品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⑽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此文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作品注释1、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2、子高:叶公的`字。3、钩:衣服上的带钩。4、写:画。5、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6、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7、“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