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神经症Neuroses定义共同特点:1.起病可与精神应激或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无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功能性障碍)3.病人对自己的病有相当的自知力(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一般均能主动求治。4.患者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5.无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6.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7.主要表现有癔症症状(如分离型,转换型各种症状)、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恐怖、强迫、抑郁、疑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病程迁延(除癔症和惊恐发作外)。许又新编著的《神经症》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complaintdisorder)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神经症是门诊的常见疾病。神经症总患病率国外报告在5%左右;我国1982年调查发现患病率为2.2%,初发年龄为20~29岁,40~49岁患病率最高,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神经症在精神科各类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神经症的病因神经症的发病机制2.行为主义理论:病态的行为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学习而形成的。经典条件反射,(如社交恐惧)操作条件反射,(如学校恐惧)加上不恰当的泛化和辨别(条件反射形成后):许多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泛化或辨别能力缺乏造成的。(如恐惧症)既然病态的行为反应是通过后天习得和强化形成的,也可以通过建立新的刺激与新的条件反射,来取代病态行为。3.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理论不仅注意外部世界对人的刺激作用,也注意由此产生的情绪、行为反应,更注意刺激与反应的中间过程认知。Beck的认知学说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以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反应由于神经症患者常常做出不现实的估计与认知,以致出现不合理、不恰当的反应,这种反应超过一定限度与频度,便出现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在情绪障碍中,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继发的。各种神经症的认知特征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地拥有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只是由于环境因素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干扰与阻碍,才会使得这些潜力得不到合理的发挥,使个人的性格形成与认识格局出现歪曲和畸变。临床所见的神经症,究其本源,都不过是自我完善潜力遭到压抑、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而已。如当个人的自我观念与外界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便会引起内心的焦虑。为了应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应付机制,这些心理应付机制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与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神经症的心理治疗也就是要求治疗师从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出发,和患者一道创造一种有益的、合理的气氛,通过真诚的理解、无条件的尊重与理解来帮助病人恢复真实的自我,释放自我实现潜能,使已趋混乱迷惘的心理活动恢复和谐与理性。5.森田理论:患者的内向性和疑病倾向,总是使其把精神能量投向自身,形成精神交互作用。神经质:内向性性格、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倾向,做事小心谨慎,有极强的完善欲,感觉过敏、易沉思。神经质者总是把问题归咎于自己。疑病性基调:对自身状况比较敏感,总是以疑病的方式对身体、心理变化进行解释的倾向,是产生神经质的基本原因。精神交互作用:如果注意集中于某一感觉上,那么在这种感觉就会增敏,结果增敏的感觉使注意越发集中、固着于这种感觉上。这种感觉和注意相互增强,产生感觉过敏的过程,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神经质神经症的常见类型恐怖症恐怖症(phobia)或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特征为:1.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植物神经症状。2.一定有回避行为,越是回避说明病情越重。3.因为要回避则常影响正常生活。健康人和恐怖症病人最重要的区别是健康人面对现实,而恐怖症病人回避现实。一、临床表现:1.社交恐怖(socialphobia):国内临床上见到的恐怖症中,以社交恐怖症最常见.17~30岁发病在社交场所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进一步影响他的姿势或操作。因此,这类患者不敢在公开场所讲话或书写、吃饭。常见的有赤面恐怖,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与别人的视线相遇,称对视恐怖。社交恐怖症的预后良好,中年后会自行缓解,因为社交的特殊动机随年龄增长而相应减弱了。2.场所恐惧症: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密闭的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因此这类患者常喜欢呆在家里不敢出门,免得在公共场所感到焦虑不安或烦躁。但在我国临床并不常见。这类病人多出生于稳定而且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母亲对病人的过分保护很常见。病前人格多系害羞、被动、依赖者。3.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