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docx
上传人:梅雪****6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docx

202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2、明白首尾两段之间关系,细读课文第一段。3、学习字词,重点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意思。二、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列举浙江名人,引出鲁迅,出示鲁迅画像,向画像敬礼,揭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投影出示〕:〔1〕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2〕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一;划出中心句。2、讨论反应:〔1〕周晔回忆了五件事:a、追悼鲁迅b、谈论?水浒传?c、谈碰壁d、救护车夫e、关心女佣随机解释追悼以及?水浒传?〔2〕鲁迅是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中心句〔投影出示〕:确实,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3、细读第一段:〔1〕导入:这一句话〔中心句〕与第一段中哪句话有联系指名读第一段。〔2〕第一段与之关联的句子〔投影出示〕: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3〕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进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语言训练。〔4〕句中爱戴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呢〔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情真、挽联多、花圈多〕随机解释挽联,读鲁迅像上挽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5〕伯父深受许多人的爱戴,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呢〔我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想到伯父是个不寻常的人。〕〔6〕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一;;一;,再次强化首尾联系。〔7〕用消沉的语调读第一段。〔四〕字词点拨:1、读一读,辨一辨,再组词。掉〔〕言〔〕用〔〕许〔〕悼〔〕唁〔〕佣〔〕浒〔〕2、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词义。〔1〕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2〕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说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3〕张冠李戴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课文指什么哪里看出我看书张冠李戴〔4〕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意思,用上关联词来说一句话。〔五〕学生作业:1、?课堂作业本?第1题抄写。设计思路:一、整体入手:文章是个系统,阅读教学教师应有一个整体观念,整体感知,局部体会,再回到整体感悟上。这样学生所学不是一些零碎的东西,而是对课文完整的认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脉络清晰,叙事清楚,中心显豁,因此我选择了整体感知内容,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提纲挈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根底。二、以点带面:阅读教学,切忌逐词逐句地分析讲解。在课文第一段教学中,突出一句话,抓住一个词,围绕这句话,这个词,分析课文,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到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三、加强语言训练:加强语言训练已成共识,如何加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觉得:1、训练点要准,要考虑到教材实际,更要考虑到学生实际,难易宜适度。张冠李戴、囫囵吞枣二词在课文中都有上下语境可作理解参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再弄清两者关系,并据此说因果句,训练点选择较为适当。2、训练应扎实,不应架空。这两词的教学立足于课文,不仅加深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四、注重德育渗透:德育渗透应有机,也应注意一种情境的营造。浙江名人辈出,让学生列举一下家乡的乡贤,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之情,从而也较自然地入题。黑白剪纸鲁迅像以及一副挽联,增添一种肃穆之气,又通过敬礼形式强化德育气氛,为下面新授定下基调。朗读时,哀乐低回,效果更佳内容总结〔1〕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3〕〔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投影出示〕:〔1〕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2〕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