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

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摘要:文章通过QC活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从而寻求更好的工程重量管理工作。关键词:QC活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由我司承建的安高广场工程,位于合肥市合作化南路与望江西路交汇处,由安徽省安高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为大型城市综合性商业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三层地下停车库,五层裙楼。地上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1.8亿元。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8,裙房底板厚度为0.6m,基础地梁尺寸主要为500×1000、500×1500、600×1600、1400×2600、1850×1600?,主楼底板厚度为1.2m、1.3m、1.8m,基础地梁尺寸主要为1400×2600、1600×2600、1800×2600?属大体积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体量大,施工难度大。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状调查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越来越多,我单位在承建的工程实践过程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较多,稍有差错,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降低经济损失,我们要减少和控制裂缝的出现。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对一些施工了的大体积施工的建筑物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表通过排列图也可以直观的看出混凝土裂缝与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两项累计频率为80%,是造成的主要因素,是我们的主攻方向。3.利用QC小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质量(1)QC小组在我单位承建的工程已有成熟经验,参加人员均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公司可利用QC小组活动,为大体积混凝土提供质量保障,QC小组活动可解决生产过程中一系列可能发生的问题,(2)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且热量不易散发,当内外温差过大时,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需要解决这个问题。(3)该工程施工合同约定质量目标为确保达到安徽省“黄山杯”、争创鲁班奖,被列为我公司质量管理重点工程,公司领导对其质量高度重视。(4)综合考虑本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入手,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应用于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中,进而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5)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和降温过程中会收缩,混凝土会产生外约束破坏。4.质量目标确定QQC小组活动目标是将大将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在无0.2毫米以下,为此我单位进行了目标可行性分析,分析出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能否实现目标。经过分析,我QC小组得出了如下因素:(1)有利因素①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实行标准化管理,严格工序控制,道道把关,强调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②公司领导非常支持小组活动,小组成员都是业务骨干,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攻关能力强,有创优意识,责任心强,素质高。③小组针对工程特点,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了严格的比较,并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检测,项目部编写了施工方案及各项技术措施指导施工,制定质量预控措施,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2)不利因素基础地梁尺寸主要为1400×2600、1600×2600、1800×2600?属大体积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体量大,施工难度大。(3)目标能否实现经过上述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确定实现目标完全可行!5.要因分析通过分析原因得出以下二十八个末端因素,小组成员针对每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6.要因确认主要因素:1、水泥用量过大2、水温较高3、未分层浇筑4、未蓄水养护5、未同时测定同一处混凝土上中下三个点位温度7.制定对策针对以上的五项要因,经小组成员综合研究讨论,运用5W1H法,制定以下对策:8.实施对策实施对策一针对水泥用量过大经商品混凝土站的试配,本工程混凝土中采用掺粉煤灰等取代水泥用量,降低了水泥用量,从而降低了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粘聚性等性能。为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热,采用双掺法配置混凝土,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并要求所用水泥3天的水化热不大于240kJ/kg,7天的水化热不大于270kJ/kg。为确保工程质量,商品混凝土站在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号、出场日期等进行检查,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进行复验。粉煤灰选用一级,外加剂采用缓凝、减水型。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