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doc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学习其他学科有着奠基性作用,必须提高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取胜于课堂;只有预设完备,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再有经验的教师,都应精心备课。1.目的明确。教师必须明确,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尽可能地教给学生一些可以接受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2.关注能力。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HYPERLINK"http://61.187.54.198/netmaths/Soft/"\t"_blank"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3.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4.活用教材。只有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HYPERLINK"http://61.187.54.198/netmaths/Article/Index.asp"教学效率。二、精彩导入1.演示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感情,唤起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改变人的态度。一堂课若能引入得当,就能抓住契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例如,我在上“点的轨迹”这一节时,事先准备一段绳和一个小球,将小球拴在绳的一端,演示小球在不停地旋转,这样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后就给出课题:“点的轨迹”,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点的轨迹”的现象展开讨论,总结得出“点的轨迹”的定义,通过课堂检测反馈的信息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设问引入。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出悬念,就能从“悬”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产生“愿闻其详”的心情。因此,形式多样的、发人深思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回忆、联想,从而渗透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例如,我在上“相交弦和切割线定理”这一节时,给出这样一个问题: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中有这么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显然是诗人大胆而浪漫的想象和夸张,请问要真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需要登上多高的一层楼呢?问题提出后,大家都急切想得出结果,我说等我们学了切割线定理后,只要知道地球的半径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于是给出题目:“相交弦和切割线定理”。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定理学完后,我给出地球的半径约6378公里,代入公式计算出约需登上19公里的高楼,比珠穆朗玛峰高出两倍还多。这样,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生活引入。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若在课堂引入时能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这是在办实事、真事,兴趣当然会很浓,在课堂上注意力就能集中。实际的例子较易举出,在讲直线公理时,举出要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至少要钉几根钉木条就被固定住了;在讲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四边形不具有固定性时可举出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图形要用三角形而有的图形要用四边形;在讲方程的应用时可举例:某经营户进3台彩电,每台2000元,由于市场不景气,他以进价的九折出售一台,后市场略有好转,在降价后的基础上他又提价10%出售了另两台,问这经营户的3台彩电是赚了还是亏了呢?三、和谐氛围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和的课堂气氛。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