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学实录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师:课前一个小问题,上课前你们在干什么?生:打乒乓球、跳绳、吃东西师:好玩吗?生:好玩,我们分组打乒乓球,3个球全输了的做俯卧撑。生:好玩,第一次在学校的走廊上跳绳,很热。生:吃东西很无聊,不好玩。师:呵呵,今天我们学什么?生:不知道(生笑)(评:欣赏聊天设计,一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为课堂师生合作作好心理准备,二是有导入作用,尽管张老师这里还没明确指向课题,但是与教学内容上已经形成意义上的联系。不足是深入不够。)二、欣赏插图:师:请翻书到21页,欣赏一下这幅图,画的什么啊?生:画了床生:画了海浪和竹筏生:是床还是海浪?生:是床,还有席子啊师:那那些波浪线是什么?生:可能是床上的被子吧,人后面还有枕头呢?师:有这么圆这么大的枕头么?生:古代的枕头啊,电视里面看到过师:对,这个孩子在干什么?生:在吹笛子师:吹笛子怎么会吹出烟雾和这么多只鹤来?生:应该是孩子在想问题,想到了天上的东西。师:我还以为是这个孩子在抽烟呢。(生狂笑)生:不是抽烟,孩子手里拿的不像烟杆,因为古代抽烟的一般都有个烟斗。师:到底画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生齐:读课文)(评:由画入手,浅入深出,显示了张老师的机智。还是聊天式的发问,基本指向“是什么”,也有“为什么这么认为”,在问题形式上比较琐碎。这里产生了一个方法上的疑问:是这样水到渠成好,还是整体训练好?恐怕难以说清楚。因为是初一的孩子,我赞成张老师这么处理。)三、收集字词:师:老规矩,读课文的时候勾画出不懂意思的字词,还要勾画出等会儿质疑的句子。(生读课文三分钟,完成了任务的同学开始问老师个别字词的意思)师:好,有了同学们的阅读,下面我们合作完成本文中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板书:明察秋毫、张目对日、夏蚊成雷、怡然自得、丘壑、凹凸、庞然大物、项为之强(学生每说出一个词语,教师追问词语的含义,学生根据书下面的解释都能解决)师:刚才有个同学说“癞虾蟆”(学生读成虾子),应该怎么读?(有些学生读为“虾”,少数学生读为“蛤”)师:有句话叫说什么东西想吃天鹅肉?(生齐:癞蛤蟆。生笑)师:癞蛤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癞格宝”(方言),也叫做蟾蜍。(评:方言介入拓宽学习空间。如教师能再举一些诗文例证,如《琵琶行》中“虾蟆陵”就更有说服力了。)师:还有一句,“项为之强”(学生读成强壮的强),应该怎么读?生:项为之强(学生还是读成了强壮的强)师:这么整齐?(生笑)一学生发现了问题:应该读成僵硬的僵,书下面有解释。师:对,刚才这两个我们读错的词语,就是我们在《论语十则》中遇到过的?――(生:通假字)同学们学文言文应该注意书下面的注释和自己的思考。这与《论语》中哪些字的用法是一样的?(生:说、女)(评:这里基本上在疏通字词,但是不是教师指定学习的内容,而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合作研究,教师指导,教学效率很高。)四、整体感知:师:结合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看看插图中到底画的什么?生:应该是一个孩子在床上吹烟气。师:理由呢?生:文中有这句话“徐喷以烟”(评:文本的依据作用体现了出来,紧抓文本,完成理解,这是老师们应该时刻注意的。否则课堂很可能就是天马行空,了无踪迹。下同。)师:为什么要喷烟?生:熏蚊子玩。师:熏蚊子还是熏天上的白鹤?生:熏蚊子,画中的白鹤应该是孩子想象的。师:理由?生:“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师:“私拟作”什么意思?生:自己把它当作师:好,那个孩子是谁?生:应该是作者。(有些孩子不同意)师:到底是不是作者呢?我们应该抓住文中交待事情的时候反复出现的一个字。(生:余)师:对,“余”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我,第一人称代词。(板书:夏蚊——舞鹤)生:老师,课文中还有事情为什么没有画出来?师:还有事情么?什么事情?生:看两只虫子在打架。师:只有两只虫子?生:还有一个庞然大物―――癞蛤蟆。师:为什么把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生:和虫子相比,它应该是非常大的。师:什么地方发生的事情?生:土墙处的草丛师:作者又是怎么“拟作”的?生:小动物拟作怪兽,土砾拟作丘壑(板书:动物草丛―――林兽丘壑。)师:两件事有什么共同点?生:非常好玩。师:理由?(生快速找出: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师:要是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件事情的共同点呢?生:物外之趣师:什么意思?生: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师:怎么会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呢?生:因为作者把他们想象成了另外的东西来玩,非常有趣。(板书:物外之趣)(评:回到人物感受上,比较相同点,教学意识很好。但是作者的“有趣”并不等同与学生觉得有趣,所以完成联想生美的理解后,应该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论证这个论题。)师:很好,既然文中没有插图,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如自己画一画。(生快速地拿出了草稿纸)第二课时一、欣赏作品:(教师在课间找了几幅好的作品,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