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附件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支撑手段。蓝天科技工程是支撑国家深化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科技工作部署。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旨在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科技需求,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大气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策支撑等创新活动,完善大气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技术支持。一、形势与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主要城市群正经历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的转变,光化学烟雾、灰霾天气、酸沉降等多种大气污染问题并存。同时,复合污染成因复杂,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不能满足需求,决策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的需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是各级政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急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创新,提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是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要求。当前我国一些主要区域和城市大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浓度水平仍处于高位,以细粒子和臭氧为代表的二次污染物浓度水平居高不下,灰霾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复合性特征。推动大气复合污染防治要坚持在“一个大气”理念下,创新大气环境管理思路,采取“减缓、控制、预防”等多技术手段,支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战略的实施。二是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是深化节能减排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偏重重化工的产业结构、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等问题,是引起我国大气环境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已提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排约束性指标,并将重金属、颗粒物细粒子、挥发性有机物等列入空气质量管理范畴,需要进一步提高燃煤烟气、移动源尾气、工业废气等主要排放源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三是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由于装饰装修材料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室内环境的内涵已由居室和办公场所拓宽至地下空间、轨道交通、汽车、飞行器等空间。室内空气质量已成为影响群众生活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室内甲醛等有毒有害有机物、超细颗粒物以及细菌病毒等污染防治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四是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是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要求。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创新,引领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是深化节能减排和改善空气质量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手段。五是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是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和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围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机制建设”等议题开展了磋商,进一步强调环境与发展的重要性,大气环境问题将成为全球环境关注领域之一。“十五”以来,我国在能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取得了许多成果,对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燃煤烟气除尘脱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展显著,除尘技术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硫控制技术逐步占领国内市场,有效支撑了节能减排及酸雨控制区防治工作;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及材料推广应用到54%的国产品牌汽车。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了我国首个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监控技术系统,为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节能减排和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将不断深入和加强,对实施蓝天科技工程,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列为环境领域优先主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列为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蓝天科技工程的要求。根据工作部署与实际需求,特制定《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统筹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大气环境基础理论与科学问题研究,突破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瓶颈,培养蓝天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与队伍,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建设,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深化节能减排和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