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01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01学习教案.pptx

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01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使学生明确了解课程任务和目的,明确空调的定义和空调发展,掌握汽车空调与人体(réntǐ)健康的关系培养安全意识,了解中国汽车空调业的崛起,了解汽车空调的五大结构组成。课程的任务(rènwu)和目的在学完绪论后应能:(1)详述现代制冷的发展历史(lìshǐ);(2)阐述我国汽车空调工业的发展和成就;(3)认识汽车维修工厂和汽车空调维修中存在的危险。0.1汽车空调的定义(dìngyì)汽车空调是对汽车车厢内空气调节的简称。空气调节是对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洗涤或过滤、加湿或除湿、循环流动或不循环流动等处理,并对空气数量和质量加以控制。汽车空调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舒适性、经济性。车内空气使人感到舒适的条件:(1)调节车内空气的温度。平均温度为:夏季25-28℃,冬季15-18℃。(2)调节车内空气的湿度。保持在30%-70%为宜。(3)调节车内空气流动。气流速度一般为0.25m/s左右,不宜超过0.5m/s,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头部对冷比较敏感、脚部对热比较敏感)和调湿需要,采取上冷下暖的流动格式。(4)净化车内空气。车内新鲜空气量应保持20-30m3/h,二氧化碳(体积)浓度应在0.1%以下。0.2汽车空调的发展1925年,首先(shǒuxiān)在美国出现利用汽车冷却液通过加热器的方法取暖。1926年,第一台由电驱动的封闭式制冷器问世。1931年,推出一种箱体与部件分开,需要组装的制冷器。1938年,推出汽车空调的加热和通风装置(空气经加热、过滤,再形成循环流动)1940年,各种样式的加热器和车窗玻璃除霜器已是汽车的标准附件。1960年,推出第一台现代汽车空调系统,提供控制车内湿度方法(冷却车上部、加热下部)。1967年,警车、大部分政府部门和跨国法律代办处的汽车安装了空调。后来,大部分客车都配置了空调,以及载货运输汽车也开始安装空调。目前,它已推广应用到农用车辆和其它非道路机动设备上。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型工业----汽车空调工业。近几年,不论是汽车空调的生产制造业还是保养维修业均得到了超高速的发展。0.4汽车空调与人体健康我们都知道汽车空调能给乘员带来舒适的乘车环境。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汽车空调也会有影响人体健康的一面。汽车空调是汽车内细菌和霉菌等聚积最多的地方,这些菌类会随着空调的出风直接吹进车内,污染室内空气,同时污染人体的呼吸道。车内有异味常常是它们在作怪(zuòguài)。在汽车维修厂,汽车空调技师暴露在各种细菌、霉菌、气体、灰尘、烟雾、噪声以及离子和非离子辐射的环境中。人们必须认识到维修车间和汽车空调维修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0.5安全意识与规则(一)1、经常注意保持室内清洁,防止滑倒、绊倒(bàndǎo)以及其它类似的危险。2、不得在汽车修理室内嬉戏,如奔跑、扭打、抛掷工具或其它物品。3、对专用设备要知道如何保养、维修。对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的设备不要使用。4、懂得可移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知道灭火器的放置位置。5、用压缩空气设备戏闹或用压缩空气吹衣服或工作台是极其危险的,飞扬的金属屑或玻璃屑可能会吹进眼睛或皮肤。另外,压缩空气吹入皮肤或五官内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事故。6、维修没有冷却下来的车,可能会导致人员烫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碰到歧管、排气管或散热器内液体而造成的。7、汽油机和柴油机只能在工作间(有专门设施能将有害废气合理排除的地方)或其它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地方试车。8、蓄电池顶部积有大量氢气时,具有很强的爆炸性,不要用电线接触电池接线柱产生“火花”的方法检验是否有电。9、在运动部件周围要特别小心。例如飞轮、风扇叶、传动带、齿轮等。在任何运动机件的维修、装拆时应卷起袖子;机器转动时不得加注润滑油,并且不可擦洗其运动部件,手应该离开运动部件的位置。0.5安全意识与规则(二)10、接触制动液时必须注意不能让其溅入眼睛内,推荐使用适应的灌注器加注制动液。制动液切勿接触油漆表面,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制动液里含有能使油漆软化(ruǎnhuà)、起泡和脱落的成分。11、钳子虽然经常用来拧螺栓、螺母,但不建议把它列入拧螺栓、螺母的工具。12、使用扳手时,要始终向后拉而不要向前推。由于工具滑脱或破裂引起的向后摔倒,远比向前的突然冲出容易预防和安全的多。13、应当永远遵守下列安全注意事项:(1)钢瓶与制冷系统内不得超量注入制冷剂。(2)不得让有压力的容器超温。(3)制冷剂钢瓶、集液器、回收器等其它可能存在液态制冷剂的容器不得与火接触。(4)不得用蒸煮的方法清洗可能含有液态制冷剂的容器。(5)制冷系统内制冷剂品种和容量没有确定前不得改换或充注制冷剂。(6)在拧松螺栓和螺钉前,待修理部分的压力必须预先释放。否则内部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