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3课.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第3课.doc

八年级语文第3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2-3.蜡烛【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了解通讯的特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4、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自学导航】《蜡烛》是前苏联作家酉蒙诺夫的作品。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寓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麦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1、了解作者,课文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2、快速默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3、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合作攻关】1、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复述要抓住记叙的要素。)答:本文讲述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向母亲一样埋葬一位红军战士,并把自己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战士的坟头的故事,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结尾两句话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他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2、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这样描写体现出的艺术效果。答:文章中共几次炮火11次、蜡烛6次、黑巾4次、老妇人动作6次(三爬三跪)。(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3、文章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感人?提示:从蜡烛的象征意义考虑。(题材感人——战争中的人民;细节描写真切——炮火连天,年老体弱的妇人吃力掩埋战士、摆正遗体,亲吻额头,像亲人一样、点起珍藏45年的蜡烛,全文突出蜡烛,任读者沉浸在烛光所营造的意境中。)4、思考: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战争留给一个民族的是什么?在面临战争,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每个国家的人民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略。【达标检测】一、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A)。①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____着柔和的光芒。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_____。A、闪耀闪烁B.闪耀闪耀C、闪烁闪烁D.闪烁闪耀二、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战争之苦的老妇人,掩埋红军战士尸地和用珍藏45年的蜡烛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敬爱之情,讴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而成情谊的深厚感情。【总结提升】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