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一-----------二二0一一------二0一二学年第二学期书法赏析论文学号091216104姓名孟庆恒-1-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孙过庭《书谱》赏析孙过庭《书谱》概要:概要:唐代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它主要表现在楷书的成熟和草书的发展两个方面,因此富有理性主义、法度森严的楷书与饱含浪漫主义、奔逸飞动的草书成为唐代书法中的两大主流,它们上承魏晋六朝之遗迹,下开宋元明清之书风,其间书家辈出,名手如林,孙过庭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于《书谱》,我认为,整体而言它具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它思想结构庞大,时空范围广泛,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我认为“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便是其庞大与广泛的概括。第二,孙过庭《书谱》,文采翰墨,不朗且黄谋驶觯饩俚难趼畚模沂且黄莘姹福樾?优美的不朽名作。第三,其以言简意赅的文辞论述了孙过庭独尊王羲之的书法取向,其本身的书法素质及主客观条件,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以下文章,我便欲从以上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整体艺术概况、书写技法和书法理论进行浅显赏析。关键词:关键词:孙过庭王羲之《书谱》笔法-2-孙过庭《书谱》观其开篇与结尾处的历代鉴藏印,孙过庭《书谱》观其开篇与结尾处的历代鉴藏印,可窥其流传情况《书谱》题解书谱》【名称】唐孙过庭书谱【别名】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类别】中国书法草书【年代】唐代垂拱三年(687)【文物原属】北京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流传情况】《书谱》真迹(如上图),流传有绪,原藏宋代内府,钤有“宣和”、“政和”等当时年号印章。宋徽宗赵佶1题签于前黄绢隔水处,书“唐孙过庭书谱序”7字标签,钤双龙玉玺。后归清代孙承泽2,梁清标3,又归安岐4,钤有“安氏仪周图书之章”,后归清内府,钤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3-宝”“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又数方古印不辨。旧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俗称真迹本《书谱》。有影印本出版。【著录情况】《米氏书史》、《宣和书谱》、《云烟过眼肌?、《志雅堂杂抄》、《王恽书画目》、《钤山堂书画记》、《清秘藏》、《清河书画舫》、《南阳法书表》、《庚子销夏记》、《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大观录》等书目文献为其著录5。【文物形制】书谱卷,墨迹,纸本,唐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上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三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本(上)卷为序,宋元明时分为两卷,入严嵩之手时,装为一卷。下卷为谱,作者生前未能完成。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书谱》是上卷残本,摹刻精良,且首行至第二行较墨迹多17字,可补墨迹之缺。原石早佚,该拓系海内孤本。拓本有张伯英、罗敦、林志均、马叙伦、齐燕铭等跋,钤“石门吴乃琛尽忱珍藏”“陈叔通”等印。,每、页8行,行10至14字不等。每页尺寸纵31cm,横22.3cm。【历史意义】《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书谱》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反对写字如同绘画“巧涉丹青功亏翰墨”,认为书法审美观念要“趋变适时”,所谓“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反对把书法当作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认为楷书和草书要融合交汇-4-“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6”简介孙过庭的生平唐代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它主要表现在楷书的成熟和草书的发展这两方面。富有理性色彩、法度严谨森严的楷法与富有浪漫色彩、奔轶放逸、纵横飞动的草书成为唐代书法中的两大主流,它上承魏晋六朝之遗迹,下启宋元明清之书风,其间书家辈出,名手如林,孙过庭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一说名虔礼,字过庭。一说为岗阳(今浙江杭县南部)人,一说为陈留(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