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刷牙歌音乐教案大班刷牙歌音乐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刷牙歌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班刷牙歌音乐教案1设计背景学前班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同时,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本班开展《刷牙歌》的主题学习活动。活动目标1、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2、学念儿歌。3、认读词语:刷牙。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重点难点1、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2、认读词语:刷牙。活动准备1、主题活动录音带学前班①(春季)1盒,录音机1台。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工具百宝箱》1册、牙齿模型1个、牙刷1把。活动过程1、互动交流。组织幼儿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牙齿。2、欣赏儿歌。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听完后回答:“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要刷牙?”让幼儿边看《工具百宝箱》边听教师朗诵儿歌。结合活动,认读词语:刷牙。3、学念儿歌。⑴请幼儿找出儿歌中相同、相似的句子。⑵采用分句问答的'形式教幼儿念儿歌,指导幼儿发准翘舌音:齿和刷。⑶指导幼儿跟着录音带完整地朗诵儿歌。4、学刷牙。⑴教师问:“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鼓励幼儿说出或做出动作。教师用牙齿模型示范正确刷牙的方法,幼儿模仿练习。⑵播放《刷牙歌》,幼儿跟随音乐齐刷牙。指导幼儿完成《工具百宝箱》练习。教学反思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大班刷牙歌音乐教案2活动目标:1.学习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2.尝试用短促轻快的声音表达刷牙时快乐的心情。活动准备:1.小王子快乐刷牙时的图片。2.相应图谱。活动过程:一、引入。1.做刷牙的动作。T:“我来做一个动作,请你们来猜一猜。”T:“对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跟刷牙有关。”2.观察图片,感受刷牙的快乐心情。T:“今天我带来了一个非常喜欢刷牙的小朋友,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他叫小王子。”T:“你们觉得小王子在刷牙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T:“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二、示范清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顿音。1.示范唱歌曲一/二遍。T:“小王子每天刷完牙后都喜欢唱《刷牙歌》来表达他快乐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王子为什么这么快乐?”T:“歌曲听完了,小王子为什么这么快乐?你们听到了什么?”小朋友边说我边贴出相应图谱。2.学习顿音短促的唱法。T:“小朋友刚刚都听得非常认真!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要请小朋友听听,你们觉得小王子唱到哪里的时候最快乐?”T:“对!就是‘刷刷刷’的`地方。”老师唱一遍“刷刷刷”的部分加深幼儿印象。T:“这叫做顿音,我们要唱得短促一些。我们一起来试试!”在相应图谱上做上顿音记号。三、学唱歌曲,创编动作1.教师与幼儿完整演唱几次。T:“我们也来学学这首好听的《刷牙歌》。”请会的幼儿一起唱,不会的幼儿跟着唱。第一遍时把开始时漏掉的图谱补上。2.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唱。T:“大家都唱得非常好!我们来为这首好听的儿歌配上动作。”3.请小朋友表演。大班刷牙歌音乐教案3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活动准备: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活动过程:1、复习歌曲《小手歌》。(1)齐唱歌曲。(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3、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5、边唱边表演。(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教学反思:《刷牙歌》这首歌的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幼儿情绪高涨基本上都学会了这首歌曲。整个活动下来,从孩子的表现和接受方面,以及和老师间的配合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孩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