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学校和谐享教育幸福——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2012年“和谐学校”创建规划和谐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层需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根据武进区教育局关于创建和谐校园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和谐学校”创建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提升办学品位,彰显办学特色。坚持以武进区教育局《2010——2012年和谐学校建设工程计划》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建设计划,创新载体,丰富创建活动,坚持将“和谐学校”的创建与区级文明学校、省青年文明号及省平安校园的创建紧密结合,实现领导班子、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育人环境、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和谐。二、总体目标:通过创建,实现领导班子、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育人环境、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和谐。通过创建,提升办学品位,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校成为学生开心、教师舒心、社会放心的和谐校园。三、具体思路: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成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各科室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领导小组组长:徐国荣副组长:戚一鸣、周桂芳组员:宋文俭、居佳华、陶琪、费丽霞、许玉华、章芙芳、赵伟娟、史柳萍、王丽萍把创建工作摆上学校议事日程,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站等主要载体,宣传和谐学校创建的意义、内容和措施,及时报道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扩大创建影响力和感染力,把创建活动推向深入。2.有机整合细致分解把“和谐学校”创建活动和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及创建“局文明学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江苏省平安学校”、“学校100周年纪念活动”等有机整合,进一步梳理、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形成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组织中层职能部门及教师分析、讨论学校创建工作的优势和问题,对工作进行细致地分解,做到责任到人。3.强化落实有序推进依据学校制定的创建方案认真开展创建活动,实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人就分管内容确立工作目标,创建领导小组分阶段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督促工作落实情况,真正使创建的过程成为学校工作优化、提升的过程。四、实施措施:(一)加强班子建设,促进干群和谐。1.统一思想认识,构建内部和谐。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切实增强加快和谐校园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学校大事来抓,并且常抓不懈。班子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实现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优化。创建期间,要定期组织创建“和谐校园大讨论”、“创建工作汇报会”等,促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2.增强服务意识,更新管理观念。领导班子要改变工作方式,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之间,深入科研课改之中。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要切实关注师生的成长,关注师生的困难,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校的工作。切实做到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3.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干群和谐。加强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和谐学校建设的基础保证,是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强大动力。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作用,尊重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虚心纳谏,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让每个人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行使广大教职工的监督权,以切实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干群关系和谐。(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和谐。1.加强引导激励,促进教师和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加强教师管理,要组织开设“师德讲堂”、“师德论坛”等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时缓解和疏导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品质素养,通过“道德讲堂”“心理培训”等载体,培养宽容友善,诚实上进的精神,弘扬正气,推崇高尚。加速青年教师培养。要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分享智慧工作室”等有效载体,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组建教工俱乐部。学校可以组建教工“乒乓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健身操俱乐部”、“书画俱乐部”等团体,进一步活跃教工身心,增强教工体质,营造浓郁的校园和谐氛围。2.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学生和谐。要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塑造灵魂为主旨的德育工作新思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