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页码3页/总页数NUMPAGES总页数3页日新之谓盛德日新之谓盛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几千年沿用下来的古语,为我们耳熟能详;“日新”思想即来源于此。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日新”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意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在“盘”(一种盛水器皿,这里特指澡盆)上刻了告诫自己的铭文:“如一天能够自新,则应该天天自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鼓励平民百姓要经常改过自新,从而具备新民的气象。”《诗经》上讲:“周国虽是旧的邦国,但文王、武王能够自新其德并博施于民,因此可以秉承天命、建立周朝。”所以,君子无时无处不在反省自己的过失、反思自己的生活,坚持改过自新、坚持去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这一“盘铭”被后世之人特别是儒家学者当成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锐意向上、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究其原因,除了儒家思想流传广、影响大之外,还与这句话本身一语双关的特点密切相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是商汤刻在澡盆上的铭文,那么“新”的本意自然与洗澡有关,即今天把身体洗干净,以后天天都要洗干净,这样一天天地坚持洗净身体,让自己每天都是干净的。而将“洗净身体”的“新”变成“完善自己”的“新”,则是将“新”的含义进一步阐发的结果。作为开国之君的商汤,要求自身的道德水平如同沐浴一样,能天天洗去自身的过失,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日日自新。通过这一阐发,中国传统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新词――“日新”,意为“日日更新,不断进步”。我们今天常用的“日新月异”一词,就是在这个意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儒家对“日新”思想是很重视的。在《周易》的《系辞》中就有这样的话:“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所谓盛德,在这里是指高尚的品德。为什么“日新”被当作高尚的品德来称赞呢?《周易・升卦》是这样解释的:“《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儒者认为,品德的积累就像草木从地里长出来一样,日日不停,积少成多,逐渐变得高尚起来,最终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这样看来,《周易》的“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岂不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另一种说法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到了宋代,儒家学者们对它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如北宋著名儒学家张载在解释“日新之谓盛德”时就说:“日新者,久而无穷。”意思是“能够日日更新的事物,就可以长期存在、无穷无尽”。他所说的“日新”,显然不止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是囊括世间万物,意指一切事物都要不断革新,以求生存和发展。南宋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对“日新”也做了诠释。他为《大学》作注时,认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除了有“新”(与“旧”相对)和“日日”(日复一日,无有间断)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解释为日日之新、又日之新,都是以最初的一日之新为基础;而每天的“新”,其实都是一日之新,第二日便成为“旧”,因此除旧立新不可停止。有学者批判儒家的社会观点保守,理由是他们主张克己复礼,或者干脆说是复古。这样的结论未免过于绝对,儒家强调“日新”,强调不断“进德修业”,顺应时势,这使他们拥有自我完善、锐意革新、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将其融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回顾历史,每当社会出现危机、发展遭受阻碍时,总有才智之士挺身而出,主张并推动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日新”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如前文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句双关语,既是说洗澡,也是指道德、思想上的自我完善、与时俱进。而后者则是《大学》引用这句箴言要着意强调的,也就是所谓“日新”思想的核心。一般来说,“日新”就是“永不停息地自我更新”。从这个角度看,它同时具备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内在的,即具有不断向前的动力;一是外在的,即学习新知、完善自己的行为。《周易・乾卦》说:“《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有德之人会坚持不懈地使自己强大。这种“自强”,并非受外力胁迫或强迫,而是因为君子总能看到自身的缺点,于是不断反省,要求自己变得更好,因之自新自强的行为永不停息。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性格,培养出了中国人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总有“能以赤手搏龙蛇”的有志之士站出来,传播先进思想,发动群众,带领人民度过艰险。自强不息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除自强不息的精神外,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尚学传统。《论语》开篇便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古以来,有识之士都把学习看作充实自己、不断前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