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交通规划与管理复试.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5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同济大学交通规划与管理复试.pdf

同济大学交通规划与管理复试.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明:92年到04年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初试复试一样的,或者说初试没有交通工程学,从2005年开始交通工程学作为初试内容单独考察。2004同济大学交通工程试题(复试)一简答题(6×8分)1、单向交通的设置条件?2、交通工程1后的习题。3、公共交通优先有什么措施?4、出行分布的类型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5、给你道路1和道路2的时变图,如何确定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并说明理由。6、给你一个出行路线图,让你说明那条是基于家的出行HM和那条是非基于家的出行NHM,计算出行产生次数和出行吸引次数。二计算题(18+8+8+18)1、运用logit模型求两条道路所占的流量的比例。2、计算高峰小时流量,PHF(15),给你日变系数,和月变系数让你求AADT。3、一般的平均排队延误的计算。2005复试试题(2004一样)一简答题(6×8分)1、单向交通的设置条件?2、交通工程1后的习题。3、公共交通优先有什么措施?4、出行分布的类型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5、给你道路1和道路2的时变图,如何确定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并说明理由。6、给你一个出行路线图,让你说明那条是基于家的出行HM和那条是非基于家的出行NHM,计算出行产生次数和出行吸引次数。二计算题(18+8+8+18)1、运用logit模型求两条道路所占的流量的比例。2、计算高峰小时流量,PHF(15),给你日变系数,和月变系数让你求AADT。3、一般的平均排队延误的计算。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分为专业课笔试和专业外语笔试。专业课笔试比较简单,就是出了6~7个题目让你任选4道作答,都是很宽泛的题目,比如你对ITS有什么看法,你对你所在城市交通有什么看法等等。外语翻译比较多,而且不让用词典,要抓紧时间的。面试分为口语听力面试和专业综合面试。口语听力面试是给你一段文章,让你看15分钟,然后做个summary,再随便问几个问题就可以了,听力没有单独考的。专业面试老师会问些比较专业的问题,问题都是很随机的。2006复试试题(任选四道)1、谈谈你对公交优先的认识2、结合你所在城市的交通情况,谈谈你的看法3、谈谈对于快慢交通一体化的认识4、结合交通工程学原理,谈谈新建一条道路的过程5、谈谈你对于停车诱导的认识(自找版)06年复试:同济06年交通信息报了100人。录取20人(包括保送6人)进入复试的有17人,淘汰三人。信息方向进入复试最低分351分。其他方向也是350左右。规划方向录取60人左右,形式相对信息比较严峻,载运方向是招不满的。道路方向分数最高,录取形势和规划差不多。复试的笔试部分(交通方向)形同初试的问答与论述题。7道题认选4道做答。回忆一下有这么几道:(1)谈谈对慢行交通的认识(2)油价上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3)列举几种典型的区域控制系统,阐述其特点(4)公交优先的认识(5)停车诱导的关键技术与认识至于复试的面试,首先英语面试,然后专业面试(杨,李,董,陈四位老师)。一般是你答什么,老师会顺势问什么。英语的口语面试也不难,不用怕的,专业面试时候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不知道的谦虚地表示自己还不会,复试成绩肯定会好。专业英语翻译篇幅很长,一定要做快,我因为速度慢,有一段没翻,最好边看边翻,考哪一篇文章是老师随机选的,考前好好看专业英语这本书非常重要。另外04年的复试题目参考价值不大。因为04初试没有考交通工程学。说了这么多复试的,好象很难,实际上起关键作用的初试。初试考好,复试只要不过份差就没问题的。2007年同济大学复试试题1、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答:之所以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是基于如下背景的:全无控制交叉口的延误是较小的,即使流量增加,延误增加也有限。但鉴于安全性考虑,使得全无控制交叉口在低流量时就要求加以管制,有无控制立刻变成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延误将明显增加。较好的措施是在这两种控制方式之间,考虑一种过渡形式的控制,若能采取某种交通标志的控制措施并有效实施之,则既能解决安全问题,又不会导致太多不必要延误的增加,将是比较理想的,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就能很好的满足这种要求。2、为什么要提倡公交优先?答: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中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也在迅速增加,而相当大的比例是私人小汽车的增长。由于小汽车是一种占用道路资源大、能源消耗大,污染高的交通出行工具,它的广泛使用,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交通问题,尤其以交通拥挤为甚。而公共交通在这几个方面相对小汽车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和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