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化生活》教案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教学要求:(1)了解生活中文化现象,获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水平。(2)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增强文化创新意识。(3)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材体系:教材框架结构的整体设计为:是什么:文化一般第一单元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为什么:第二单元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怎么看:第三单元中国文化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生活怎么办:第四单元教学方法:话题教学法,讲解法,讨(辩)论法等。教学时间:2016年8月29日—2017年1月20日,共28课时。课时安排:第1课时体味文化第2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第3课时感受文化影响第4课时文化塑造人生第5课时第一单元综合探究第6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7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8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第9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10课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11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第12课时第二单元综合探究第13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4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15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16课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第17课时第三单元综合探究第18课时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19课时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20课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21课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22课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23课时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第24课时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复习4课时:每单元复习1课时。文选班政治课开篇新讲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规定: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立意明确、综合生成明显二、近五年高考命题特点与趋势1.突出背景材料:突显国家大政方针,强调思想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引领作用。要求多关注时政,着重思考领悟,提高政治敏锐性——以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强调能力立意、突出综合生成。2.综合考查四种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阅读、概括材料,获取、理解并整合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读得懂)(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和时政知识解读信息;(记得住、想得到)(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写得出、写得清)(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并运用必要的论据进行论证和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表述准、说得透)3.模块考查各具特色经济生活重细节:概括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一个都不能少。要求:思维精准层次清晰,精准审题、精准表述、富有逻辑性。政治生活重主体:高屋建瓴、政策性强,答案要紧扣主流价值、中央精神。要求:抓好主体,对有效信息要善于归纳、概括、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答案蕴含在材料中)文化生活重传承: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市场、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素材选择突出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元素,发挥了政治学科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导向功能。要求:坚持“以传统文化为根,法治精神为规,核心价值观为魂”的精神。生活与哲学重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到结合材料分析,思维过程具体化。要求:精准把握哲学范畴,深度挖掘材料隐性和显性信息,理清思路,系统作答。三、近几年高考考生失分原因探究知识问题:学科知识欠缺、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关系理解不透彻;能力问题:审题出现偏差、抓不住要点、能力不强——解读信息的能力差;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描述不准确、运用知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