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暮江吟教学设计暮江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暮江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暮江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吟诵《暮江吟》,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古诗中有很多这样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暮江吟》就是了。2、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腐败的朝廷,到杭州去当刺市史。上任路上,他游山玩水,心情舒畅,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3、释题:《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二、范读诗歌(听录音)三、自学古诗1、这首诗较好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参照书上的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自学,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巡堂,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习情况。)4、汇报交流(1)你们自学时有没有不理解之处。请质疑。解疑。a、铺:太阳的斜照。b、瑟瑟:碧绿色。c、可怜:可爱(2)再说:你学懂了什么?(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夕阳照在江上,江水半红半绿。到了夜晚,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边,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闪闪发亮。)四、指导朗读1、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知道“诗意”,感悟“诗情”,还要进入诗的意境,想象画面。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请大家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4、(1)句要读得平稳,轻柔;(2)“瑟瑟”和“红”要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3)、(4)句:则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五、老师总结: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写傍晚时江上景色着重描写色彩;写入夜江上的景色着重描写形态。3、师虽然没有一字一句来指导你们,你们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吗?会读吗?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六、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七、课外拓展请在《小学生必背优秀诗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诗来读一读。暮江吟教学设计篇2理解字词练中悟情《暮江吟》教学设计史桂华郭锡洋一、导入激趣。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生观看图画。三、初读课文。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1.学生练读,读通。2.指名读,集体订正。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同桌练说)2.出示前两句。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③评一评。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⑥理解“暮江吟”。3.学习三、四句。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傍晚(),夜晚(),天上(),地上()。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2.配乐朗诵《暮江吟》。3.指名朗诵。六、练笔。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2.出示提示语: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③啊!()。3.练写。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七、总结。暮江吟教学设计篇3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2、有